[发明专利]一种针对脑内传感器的全向无线供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5942.5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1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程瑜华;刘椿武;钱高荣;王高峰;李文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40 | 分类号: | H02J50/40;H01F27/00;H01F27/28;H01F38/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温州市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传感器 全向 无线 供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脑内传感器的全向无线供电方法。常规的无线充电器为脑内微型传感器充电时容易出现死区。本发明一种全向无线供电系统,包括三个无线传输单元。无线传输单元包括发送线圈层。发送线圈层由n1个第一相位线圈、n2个第二相位线圈和n3个第三相位线圈。第一相位线圈包括第一前置半圈和第一后置半圈。n1个第一前置半圈、n1个第一后置半圈依次串联。第二相位线圈包括第二前置半圈和第二后置半圈。n2个第二前置半圈、n2个第二后置半圈依次串联。三个无线传输单元的发送线圈层依次叠置且相互错开。本发明上方的磁场的均匀性较高,从而使得各向的接收线圈均能够得到均匀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传感器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脑内传感器的全向无线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供电技术可以不接触地从能量源传输电能到负载端,比有线供电技术更便捷。在传统的磁感应耦合无线供电技术中,能量通过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耦合进行无线传输。由于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与两个线圈之间的相对角度有关,当两个线圈互相垂直时,互感很微弱,在某些应用场合会导致无法有效传输电能,存在“死区”。比如,在给传感器无线供电时,由于布置传感器时传感器及其带有的接收线圈并不一定有确定的朝向,充电器对其充电时,并不能做到很好的线圈对准,这种情况下,无线供电便会有“死区”的存在。比如,在将接收线圈植入大脑给植入在大脑皮层上的微型电子设备无线供电时,微型线圈的朝向随着大脑皮层的起伏处于不同的方向,在体外的发送线圈不知道接收线圈的方向的情况下,无线供电也极有可能存在“死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脑内传感器的全向无线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本发明一种全向无线供电系统,包括三个无线传输单元。无线传输单元包括发送线圈层。发送线圈层由n1个第一相位线圈、n2个第二相位线圈和n3个第三相位线圈。第一相位线圈、第二相位线圈和第三相位线圈均呈正六边形状。
所述的第一相位线圈包括第一前置半圈和第一后置半圈。n1个第一前置半圈、n1个第一后置半圈依次串联。位于端部的第一前置半圈、第一后置半圈的悬空端作为发送线圈层的两个第一相位输入端。所述的第二相位线圈包括第二前置半圈和第二后置半圈。n2个第二前置半圈、n2个第二后置半圈依次串联。位于端部的第二前置半圈、第二后置半圈的悬空端作为发送线圈层的两个第二相位输入端。所述的第三相位线圈包括第三前置半圈和第三后置半圈。n3个第三前置半圈、n3个第三后置半圈依次串联。位于端部的第三前置半圈、第三后置半圈的悬空端作为发送线圈层的两个第三相位输入端。
三个无线传输单元的发送线圈层依次叠置,且互不电连接。三个无线传输单元线圈相互错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59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