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5996.1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0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祁照岗;黄宁杰;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5B39/04;F28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换热器包括彼此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第一集流管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换热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相连,换热管的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相连,且换热管的内腔与第二集流管的内腔连通;隔板设在第一集流管的内腔以将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分隔成与第一接口连通的第一腔体和与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腔体,与所第一腔体连通的换热管具有第一冷媒流通通道,与第二腔体连通的换热管具有第二冷媒流通通道,第一冷媒流通通道的水力直径小于第二冷媒流通通道的水力直径。本发明的换热器所在的换热系统可以平衡制热工况和制冷工况下的制冷量和制热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同一换热系统需要能够制冷,在有需要的时候也能够制热,因此,换热器在制冷过程和制热过程中的流程匹配和优化的方法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能够平衡或者优化其所在换热系统的制冷量和制热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换热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彼此平行且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分别具有内腔,所述第一集流管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间隔布置,每个换热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内腔,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且所述换热管的内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连通,每个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且所述换热管的内腔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连通;隔板,所述隔板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内以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其中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换热管具有第一冷媒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换热管具有第二冷媒流通通道,所述第一冷媒流通通道的水力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冷媒流通通道的水力直径。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及换热系统,在第一集流管内设置有隔板,以将第一集流管内的腔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设置与第一腔体相连的换热管的第一冷媒流通通道的水力直径小于与第二腔体相连的换热管的第二冷媒流通通道的水力直径,可以平衡制热工况和制冷工况下的制冷量和制热量,充分利用了冷媒的冷量或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在制冷工况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在制热工况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发明人根据本发明的流程排布方法所绘制的制热工况下换热器的制热性能曲线和能效比曲线示意图。
图5是发明人根据本发明的流程排布方法所绘制的制冷工况下换热器的制冷性能曲线和能效比曲线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换热系统1000,
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节流装置3,第二换热器4,换向装置5,
换热器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5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