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品拣选系统、相关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6648.6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6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周佳骥;杨明伦;邢梁立博;俞冠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猿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G1/137;G06Q10/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高彦 |
地址: | 20024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品 拣选 系统 相关 方法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的物品拣选系统、相关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系统包括:存储系统;物品出入库系统;第一运送系统,运送装载预设物品属性的物品的每个第一载具;至少一个拣选单元,设于第一运送系统的经过位置,从到来的第一载具拣选符合订单信息所需物品属性的物品,并放置于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载具;第二运送系统,用于将完成装载当前拣选的物品第二载具运送至下一工序的对应位置;实现物品拣选的自动化执行,拣选单元可于对每个第一载具的拣选过程中获取符合多个订单需求的部分或全部物品需求量,并置于订单信息相关第二载具中,形成装载满足每个订单需求物品的第二载具而可直接执行如打包等后续工序,能有效提升拣选效率且降低错误操作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流仓储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物品拣选系统、相关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仓库系统,尤其是电商仓库系统中,商品出库吞吐量大且商品种类多,目前针对不同订单的商品拣选完全依靠人力完成,工作内容简单且重复性高,耗费大量人力并且劳动强度高。
当前,针对不同订单的商品拣货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拣选方式是针对每一份订单(即每个客户)进行拣选,执行拣选货物的人员或设备巡回于各个货物储位,将所需的货物取出,形似摘果。其特点为,每个人员人每次只处理一份订单或一个客户,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品种少而订单量大的场景。
第二种拣选方式是把多份订单(即多个客户的要货需求)集合成一批,先把其中每个种类的商品的数量分别汇总,再逐个品种对所有客户进行分货,亦可被称为“商品类别汇总分播”。其特点为可以每次处理多份订单或多个客户,但其缺点在于操作复杂,难度系数大,适用于订单品种和数量都比较多的拣选。
而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现有技术中基本都是基于效率低下的人力执行。相较之下,第一种拣选方式对单个订单的响应速度较快,但人员行走距离大、动作多、耗时长、差错率高。
第二种拣选方式可以高效处理成批订单,其完成一份订单的平均时间要少于第一种拣选方式。但是,第二种拣选方式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首先操作难度大,劳动强度高;由于需要同时处理多个订单,订单间存在各种差别,在不同位置的料框之间频繁切换会让操作人员非常疲劳,因此分拣流程的整体操作难度大。
其次,流程的管理非常困难。第一种拣选方式的工作失误可能只影响单个客户,但第二种拣选方式的工作失误影响的将会是一批客户,因此第二种拣选方式对流程管理的要求更高,对管理信息系统、人员、规章制度都有更高的要求。
目前的商品拣选都是基于以上两种方式的人工操作,存在较多弊端。
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智能化的仓库拣选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已称为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物品拣选系统、相关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通过拣选自动化系统的实现,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申请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融合现有的多种拣选方式中优点的高效执行机制的拣选自动化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物品拣选系统,包括:存储系统、物品出入库系统、第一运送系统、及至少一个拣选单元;所述存储系统,用于存储各所述第一载具,供与第一运送系统间交接所述第一载具;所述物品出入库系统,用于在所述存储系统及第一运送系统间运送各所述第一载具;所述第一运送系统,用于运送装载预设物品属性的物品的每个第一载具;所述至少一个拣选单元,与所述第一运送系统相接,用于从到来的第一载具拣选符合订单信息所需物品属性的物品,并放置于与该订单信息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载具。
在第一方面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物品出入库系统,用于根据所识别的各第一载具所装载物品的所在位置、或该位置相关的路径进行第一载具的收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猿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星猿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66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烹饪器具的加热电路及电磁烹饪器具
- 下一篇:基于逆反射的高容错光纤麦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