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骨传导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6888.6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2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佳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08;G02C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王玮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晶合金 骨传导装置 音质 稀土基非晶合金 铝基非晶合金 镁基非晶合金 铜基非晶合金 整体结构设计 钛基非晶合金 锆基非晶合金 金属材料 变形过程 常规材料 传导装置 声音音质 音质效果 变形力 变形量 音效 种骨 传导 高音 佩戴 传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传导装置,所述骨传导装置中的金属材料组件全部或者部分为非晶合金,所述非晶合金为锆基非晶合金、稀土基非晶合金、铜基非晶合金、钛基非晶合金、铝基非晶合金、镁基非晶合金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中的骨传导装置传递出的声音音质更佳,在其中的非晶合金变形过程中实现的变形量可以传导不同的音质效果,在音质方面有更强的实现空间,从而可以通过改变使佩戴者获得更好的音质水平,重底音和高音等等其他常规材料需要通过更高的变形力才能获得的音效和音质使用特定体系的非晶合金既能够获得,无需改变整体结构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传导装置。
背景技术
听觉系统是人类接收外界信号的重要感觉器官。正常情况下,由声源振动产生的声波,经两条途径传入内耳:其一,通过外耳道、鼓膜和由三块听小骨组成的听骨链传递至内耳,即声波的空气传导,该方式为正常听觉的主要传导途径;其二,直接通过颅骨传递至内耳,即骨传导,该方式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作用甚微。
骨传导方式传递声音的主要途径是声音经颅骨使耳蜗壁发生振动,主要传导模式有以下两种:
其一,压缩骨导(Compression Bone Conduction),是指振动经颅骨传到耳蜗,使耳蜗壁随着声波疏密相的变化膨大与缩小,从而使体积可压缩性很小的内耳淋巴液向蜗窗和前庭窗移动。因前庭阶和鼓阶中的淋巴液之比为5:3,且蜗窗膜的活动性大于镫骨板,所欲在声波疏相骨壁被压缩时,前庭阶中淋巴液流向鼓阶,基底膜下移;声波疏相骨壁膨大时,淋巴液回流,基底膜上移。由此反复较低引起基底膜振动,有效地刺激了内耳螺旋器;
其二,移动式骨导(Expansion Bone Conduction),是指声波作用于颅骨时,整个头颅包括耳蜗均在振动。因为淋巴液存在惰性,所以当耳蜗壁移位时,内耳淋巴液的唯一总是稍落后于前者,并且呈反向运动,从而引起基底膜振动,刺激内耳螺旋器。
现有技术中,骨传导技术集中应用于骨传导助听器、骨传导麦克风、骨传导手机、骨传导耳机等骨传导装置中,尤其是骨传导耳机,近年来在民用领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在近年来的调查中,许多研究机构发现传统入耳式耳机的使用对使用人群听力造成持续性的损伤,尤其是长期使用入耳式耳机的人群听力受损情况更加严重,使用骨传导技术的耳机由于声音传导的方式不同,不会对耳朵造成损伤,是现有入耳式耳机的良好替代物。随着骨传导技术应用领域逐渐扩大,针对骨传导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以及细分,例如针对骨传导扬声器结构、分布应用等的研究在耳机、眼镜等领域已然具有一定的基础。随着骨传导产品的推广应用,相关技术会得到更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由于骨传导技术民用化并未大范围进行推广,故市场上现有骨传导装置往往停留在“能够使用”的阶段,即能够保证使用即可,虽然有一些企业针对其使用品质也进行长期的研发,但是能够商用转化的技术主要集中于骨传导装置的结构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上,并未有跳跃式的发展。骨传导装置中的常用材料为橡胶、塑料及常规的金属材料或者其他的复合材料等通用性材料,上述通用性材料性能有限,应用于骨传导装置中难以产生优良的声学效果,使骨传导装置在声学效果上与其他现有装置差距甚远,尤其是骨传导装置传递的声音中,更具饱和度的频段缺失,造成声音单调,使用效果欠佳,难以冲击更高端的发声器市场,这样的缺陷是无法通过结构设计的方法来改善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佳,未经宋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68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