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缠绕PVC内衬管及其制备与利用其的非开挖管道修复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6913.0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7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雁;韩洁;陈晓农;孔繁和;戴猷元;张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创源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75/08;C08L1/10;C08K5/098;F16L55/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马营营;路永斌 |
地址: | 10260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pvc 内衬 及其 制备 利用 开挖 管道 修复 工艺 | ||
1.一种可缠绕PVC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由包括以下配比的原料制成:
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为异氰酸酯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
所述稳定剂为双环戊二烯二甲酸锌盐和硬脂酸钙的复合稳定剂;
所述增强添加剂为改性纤维素,所述改性纤维素为在纤维素的伯醇羟基上修饰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在式(I)中,*表示纤维素的伯醇羟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内衬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性纤维素如下制备:
步骤a、将纤维素加入溶剂中,然后加入羰基二咪唑,在保护性气氛下、50~70℃反应2~4h;
步骤b、向步骤a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糠胺,搅拌,于保护性气氛下、50~70℃反应4~8h;
步骤c、向步骤b的反应体系中加入马来酰亚胺基苯酚,搅拌,60~80℃下进行12~48h;
步骤d、反应结束后进行洗涤、离心和干燥,得到所述改性纤维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内衬管,其特征在于,采用D-A化合物替代部分式(I)所示改性纤维素,其中,所述D-A化合物如下制备:
步骤A、于保护性气氛下,将糠醇与马来酰亚胺基苯酚加入二氧六环中,混合,得到反应混合物;
步骤B、对步骤A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搅拌处理,并于40~100℃下反应6~72h;
步骤C、反应结束后进行浓缩、提纯和干燥处理,得到式(II)所示D-A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VC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D-A化合物如式(II)所示:
5.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PVC内衬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将PVC树脂、稳定剂、增塑剂和增强添加剂进行共混;
步骤II、加入聚氨酯预聚体,继续混合处理,得混合物料;
步骤III、将混合物料加入挤出机中挤出,再经导形模具导形,得到所述PVC内衬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共混于高速混合机中进行。
7.利用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PVC内衬管或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得到的PVC内衬管的非开挖管道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PVC内衬管进行缠绕、预热,并将其导入待修复管道;
步骤2、向导入的PVC内衬管内通入加热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
步骤3、提高进气压力,使PVC内衬管“恢复记忆”,紧贴待修复管道内壁;
步骤4、以空气置换加热蒸汽,稳压冷却PVC内衬管;
步骤5、切除PVC内衬管端口的多余部分,完成修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开挖管道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
所述预热如下进行:于95~110℃的蒸汽中处理30~80min;和/或
利用牵引机将PVC内衬管导入待修复管道,牵引速度为5~10米/mi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开挖管道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
在PVC内衬管的两侧均塞入旋塞型堵头,分别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于进气口的旋塞型堵头与蒸汽发生器及空气压缩机连接;和/或,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分别设置有测温装置和测压装置;和/或
向内衬管内通入加热蒸汽与空气时,控制管内的温度不超过110℃;和/或
开始加热时,控制加热蒸汽与空气的组合压力,确保内衬管出口端压力表读数几乎为0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创源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创源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69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多次连续轧染机
- 下一篇:低温烹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