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大米吸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7021.2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2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星岫 |
主分类号: | C08L3/02 | 分类号: | C08L3/02;C08L91/06;C08L93/04;C08K5/18;C08K5/17;C08K5/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管 可降解 大米 抗氧化剂 热塑淀粉 人体健康 食用色素 物质组成 大米粉 防水剂 固化剂 可食性 木薯粉 耐用性 全降解 一次性 质量份 木薯 制备 分解 回收 粮食 制作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大米吸管,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物质组成:大米粉40~65份、木薯粉30~45份、水10~20份、食用色素0.5~2份、糖0.2~0.5份、盐0.1~0.2份、固化剂0.3~0.4份、防水剂0.4~0.5份、抗氧化剂0.5~1份;本发明以粮食大米、木薯作为原料,制作一次性可食性热塑淀粉全降解吸管,耐用性强、易于回收、分解速度快,环保且利于人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料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大米吸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一次性硬质塑料制品的缺陷日益显现,因市面上所售塑料吸管中,绝大部分采用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作为生产原料,少数采用树脂粉或PPT原料,塑料吸管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分解,其污染程度仅次于塑料袋,而且其食品安全性也一直备受质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寻求一种安全、方便、卫生、环保、低成本的吸管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提出了很多有利于环保的吸管技术。如专利CN204363641U提出了一种纸质吸管,其吸管主体由纸质成型,在吸管一端压凹有复数道环纹,使得吸管一端可适当弯曲,由于采用了纸质主体,因而该吸管可降解,减少环境压力;但造纸时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大,且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无形之中加重了环境的压力。专利CN108342932A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秸秆饮料吸管的制备方法,将秸秆、食品胶、糯米粉及树脂粉按6.5:2:1:0.5的比例放入搅拌机内,再加入防水剂进行搅拌;将混合后的物料置入模具后成型制成可降解秸秆吸管即可,该方法所得成品具有一定的硬度、具有较好的柔韧度、可塑性好、具有防水性、有淡淡的秸秆香味,生产和使用具有环保、安全性;但其制作工艺相对较为复杂,且降解的时间最长达至120天,并不利于广泛性推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大米吸管及其制备方法,以粮食大米、木薯作为原料,制作一次性可食性热塑淀粉全降解吸管,耐用性强、易于回收、分解速度快,环保且利于人体健康。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降解大米吸管,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物质组成:大米粉40~65份、木薯粉30~45份、水10~20份、食用色素0.5~2份、糖0.2~0.5份、盐0.1~0.2份、固化剂0.3~0.4份、防水剂0.4~0.5份、抗氧化剂0.5~1份。
优选地,所述固化剂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二氨甲基环己烷、六氢吡啶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防水剂为石蜡、松香胶、硬脂酸、有机硅胶或壳聚糖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二苯胺、对苯二胺、二氢喹、(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硫醚、双十二碳醇酯、双十四碳醇酯、双十八碳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上述可降解大米吸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米和木薯洗净,烘干后粉碎至粉末状得混合物A;
(2)分别称取食用色素、糖、盐、固化剂、防水剂和抗氧化剂,加入高速混料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B;
(3)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A加入单螺杆挤出机中,从单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加入水和混合物B进行搅拌,输送至挤压机挤出、拉条、冷却、切片得到大米吸管;
(4)将步骤(3)得到的大米吸管自然晾干后进行质检,除去不合格的大米吸管;
(5)将合格的大米吸管放入紫外杀菌器中杀菌后,取出包装,即得可降解大米吸管。
优选地,步骤(2)中的混合速率为200~400r/min,混合时间为3~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星岫,未经陈星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7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