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控制动力电池回路通断的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7269.9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5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陆珂伟;周定贤;杜宇;陈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14 | 分类号: | H01H1/14;H01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控制 动力电池 回路 开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动力电池回路通断的开关,包括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二者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之间设置有弹性绝缘体;开关还包括限位部件,用于限定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相对位置;当限位部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至少部分接触并且弹性绝缘体被压缩;当限位部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在弹性绝缘体的回复力作用下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完全分离;该开关常态下,将限位部件置于第一工作位置,这样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开关两侧的电路可以经开关导通;当对车辆进行维护或者维修时,将限位部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因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完全分离,故开关处于断开状态,高压电路回路断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动力电池控制回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动力电池回路通断的开关。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车尤其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中,电池包为整车提供动力。车辆出厂时,电池包内电池之间高压回路处于导通状态,行车过程中控制单元驱动继电器实现高压回路的通断。但是在车辆维护和保养时,如果误操作可能引起继电器闭合、继电器粘连等,导致车内高压回路导通,对操作人员而言,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往往需要采用机械方式切断高压回路。目前常采用的方式为在高压回路之间连接手动维修开关,操作人员可在电池包外手动操作维修开关,即可实现电池高压回路的通断。
目前,手动维修开关主要采用快插方式的类高压接插件,例如插头、插头组合,插座上有两根高压极柱,用作连接回路两端,插头内为一根高压导电件。当插头插座对插时,插头内导电件与插座上的两根极柱之间导通。实际使用时,手动维修开关的插座固定在电池包端板上,高压回路的导电件与插座上极柱连接,手动维修开关的插座在电池包外与手动维修开关的插头通过快插方式对接。车辆维修时,操作人员只能用手动拔出插座,即可断开高压连接。
插接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生产制造难度大,成本比较高。并且采用插接方式需要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导致产品整体尺寸比较大。尤其很多手动维修开关的插头中集成有保险丝,导致整体尺寸进一步加大,故对实际安装空间要求比较高,大大限制了手动维修开关的应用范围。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手动维修开关的结构,使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提高其使用灵活性,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动力电池回路通断的开关,包括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二者可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设置有弹性绝缘体;所述开关还包括限位部件,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相对位置;当所述限位部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至少部分接触并且所述弹性绝缘体被压缩;当所述限位部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在所述弹性绝缘体的回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完全分离。
本发明中的开关使用时,首先将其连接入动力电池的高压电路回路,即将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串联接入高压电路回路,常态下,将限位部件置于第一工作位置,这样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开关两侧的电路可以经开关导通;当对车辆进行维护或者维修时,将限位部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因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完全分离,故开关处于断开状态,高压电路回路断开。
通过上述原理加工制作的开关结构相对简单,不仅可以降低使用成本,而且该开关结构比较紧凑,空间占据小,并且利于操作,提高零件的使用灵活性,使用环境更加广。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至少一端部具有第一螺纹段的螺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螺纹段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部件,所述第一螺纹段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弹性绝缘体、所述第二导电体三者上设置的同轴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部件,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具有限位部,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电体的轴向位置,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和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沿轴向旋转所述内螺纹部件将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弹性绝缘体、所述第二导电体压紧或者放松于所述内螺纹部件和所述限位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7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本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具有透气弹波模块的扬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