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酸抗体修饰的免疫金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8840.9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5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昕;袁嘉晟;张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3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酸 抗体 修饰 免疫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酸抗体修饰的免疫金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综合使用了点击化学技术和寡核苷酸标记纳米金颗粒技术等一系列工艺,对抗体与DNA的偶联条件,标记寡核苷酸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标记在纳米金颗粒上的寡核苷酸的稳定性和密度以及结合在纳米金颗粒上的抗体数量,以该方法制备的新型金纳米探针可以用于具有细胞靶向性的特异性检测,病毒的可视化检测,制备超灵敏的检测试纸条,相较于现有技术,以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具有特异性高,稳定性好,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加之工艺简便,成本较低,因此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金探针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酸抗体修饰的免疫金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对金溶胶开始研究,18世纪后,Faraday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从此之后,人们对金溶胶的合成的研究方向开始转移到对其合成的方式和其应用方向等,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获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为生物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1996年,Mirkin团队发现了一种能将多价核酸与纳米金颗粒结合的方式,核酸与球形金颗粒表面共价连接,形成具有高密度富集和高度定向核酸的功能化纳米结构,这是第一个具有优良性质的球形核酸结构,由金芯和核酸外壳构成。该结构表现出纳米金颗粒和核酸两种物质的性能,因此,球形核酸相对于一些其他病毒载体和许多其他合成系统具有一定优势,包括低毒性、低免疫原性、抗酶降解、更稳定的基因敲除等等。这种结构能够在外壳核酸周围制造高盐浓度区,保护核酸不会被酶分解,并且能在细胞外环境中在表面富集清除蛋白,从而促进细胞内吞。这种球形核酸的功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原代细胞,所以在后期研究中发现其不能区分健康细胞与癌细胞,无法特异性治疗,进而研究具有特异性的球形核酸,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近年来,点击化学以其应用范围广,反应条件简单,速度快,产率高,环境友好,选择性强等诸多优点收到现在许多科学家的青睐,它是由化学家Sharpless在2001年引入的一个有机合成概念,通过小单元的拼接,尤其强调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选择性的形成碳——杂原子键,快速可靠地完成形形色色的分子合成,在绿色合成和原子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点击化学的提出为构建功能性分子系统开拓出一条高通量,高产率,高选择性的合成路线。
点击化学的典型代表反应为铜催化的叠氮-炔基Husigen环加成反应,通过该反应可以将Fc端修饰有叠氮的抗体与核酸相结合,进而将抗体结合到球形核酸上形成新型抗体结合的金纳米探针,传统的金纳米探针是通过静电吸附和表面修饰的A蛋白去结合抗体,但缺点在于探针不够稳定,极其容易聚团,这对一些病原检测和试纸条的制备造成很大的弊端,用本发明提及的核酸抗体修饰的办法可以有效提高探针的稳定性以及特异性,为今后金探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宽了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核酸抗体修饰的免疫金探针。本发明旨在利用点击化学和球形核酸制备技术,制备一种核酸抗体修饰的新型金纳米探针,以解决现有金探针结构不稳定,易聚团,特异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核酸抗体修饰的免疫金探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该核酸抗体修饰的免疫金探针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免疫金探针包括纳米金颗粒核心和表面修饰的核酸抗体结合物,所述核酸抗体结合物中的核酸为炔基修饰的长链DNA,所述长链DNA的核苷酸序列为:TT TAT ATA GAG GAG TTTTT TTTTT。
其中,所述纳米金颗粒核心为结合了巯基修饰的反义长链DNA和短链DNA的纳米金颗粒,所述反义长链DNA的核苷酸序列为CTC CTCTAT ATA AATTTTTTTTTT TT,所述短链DNA的核苷酸序列为TTTTT TTTT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88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