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9445.2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3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谭灿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忠宽 |
主分类号: | F04B41/02 | 分类号: | F04B41/02;F04B39/10;F04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回收 装置 | ||
1.一种汽车尾气回收装置,其结构包括外壳(1)、凸起纹层(2)、转轴(3)、尾气吸收装置(4)、底座(5),所述的外壳(1)上设有凸起纹层(2),所述的凸起纹层(2)设有四个以上并且分别均等分布在外壳(1)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转轴(3)贯穿外壳(1)并与尾气吸收装置(4)机械连接,所述的尾气吸收装置(4)安装在外壳(1)内,所述的外壳(1)设于底座(5)上,所述的外壳(1)与底座(5)机械焊接;
所述的尾气吸收装置(4)由吸气机构(401)、驱动机构(402)、工作腔(403)、储存腔控制机构(404)、储存腔(405)构成,所述的吸气机构(401)与驱动机构(402)机械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402)与转轴(3)机械配合,所述的储存腔控制机构(404)与吸气机构(401)相连接,所述的储存腔控制机构(404)与储存腔(405)相通,所述的储存腔(405)为底座(5)内腔,所述的储存腔控制机构(404)、驱动机构(402)与吸气机构(401)均设于工作腔(403)内;
所述的吸气机构(401)由第一气囊(4011)、活塞杆(4012)、滑动腔(4013)、一号腔(4014)、第二气囊(4015)、二号腔(4016)构成,所述的第一气囊(4011)与第二气囊(4015)固定在活塞杆(4012)上,所述的活塞杆(4012)与滑动腔(4013)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的滑动腔(4013)与储存腔(405)相通,所述的一号腔(4014)与二号腔(4016)均与滑动腔(4013)相通,所述的第一气囊(4011)设于一号腔(4014)与滑动腔(4013)相连通口处,所述的第二气囊(4015)大小与二号腔(4016)与滑动腔(4013)连通口相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402)由固定轴(4021)、连接杆(4022)、转盘(4023)构成,所述的连接杆(4022)的两端均被固定轴(4021)贯穿,所述的固定轴(4021)贯穿连接杆(4022)的一端并将其固定在活塞杆(4012)上,所述的连接杆(4022)的一端与转盘(4023)固定连接,所述的转盘(4023)与转轴(3)机械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存腔控制机构(404)由弹簧(4041)、软管(4042)、内固定板(4043)、压缩头(4044)构成,所述的弹簧(4041)关于软管(4042)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的软管(4042)与滑动腔(4013)相通,所述的软管(4042)与储存腔(405)相连接,所述的弹簧(4041)与内固定板(4043)机械焊接,所述的压缩头(4044)与软管(4042)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腔(4013)位于工作腔(403)中央,所述的滑动腔(4013)贯穿外壳(1),滑动腔(4013)与外壳之间设立的开口用于将尾气吸进,方便尾气进入工作腔(403)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忠宽,未经洪忠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94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