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0152.6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0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彭年才;张朋;胡飞;闵帅超;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10 | 分类号: | G01N15/10;B01L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芯片 电阻检测 电渗 单细胞分离装置 单细胞分离 计算机连接 电极 驱动 电阻测量 动力系统 分支结构 驱动电极 虚拟仪器 自动分离 下电极 右电极 左电极 配备 细胞 | ||
1.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装置,包括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配备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作用是将高倍稀释细胞悬液、缓冲液注入到微流控芯片中,其特征在于:微流控芯片依次设有单细胞排列区(100)、单细胞电阻检测区(200)和单细胞分离区(300);
所述的单细胞排列区(100)包括细胞悬液流通管道(101),细胞悬液流通管道(101)入口外接高倍稀释CTCs细胞悬液;
所述的单细胞电阻检测区(200)包括下游管道(201),下游管道(201)的入口和细胞悬液流通管道(101)出口连接,细胞悬液流通管道(101)和下游管道(201)连接成直流道,下游管道(201)上面设有电阻检测上电极(202),下游管道(201)下面设有电阻检测下电极(203),电阻检测上电极(202)、电阻检测下电极(203)和计算机(204)连接;
所述的单细胞分离区(300)包括分离区管道,分离区管道为四路分支结构,分离区管道入口和下游管道(201)出口连接,分离区管道和下游管道(201)连接成直流道,分离区管道设有缓冲液进样口(301)、单细胞出口(302)和废液出口(304),缓冲液进样口(301)和废液出口(304)之间的分离区管道内设有电渗驱动右电极(303)和电渗驱动左电极(305),电渗驱动右电极(303)、电渗驱动左电极(305)和计算机(20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悬液流通管道(101)直径为3-6倍的CTCs细胞当量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游管道(201)的直径为3-6倍的CTCs细胞当量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检测上电极(202)、电阻检测下电极(203)宽度为50μm,长度100μm;电阻检测上电极(202)、电阻检测下电极(203)为铂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区管道直径均为3-6倍的CTCs细胞当量直径,单细胞出口(302)入口为一渐变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渗驱动右电极(303)和电渗驱动左电极(305)长度为60μm,宽度20μm,电渗驱动右电极(303)和电渗驱动左电极(305)为铂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细胞出口(302)直接对接PCR管,装载生成的单细胞悬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流控芯片面积不超过10个平方厘米,流体通道总长度4~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材质是玻璃或者高分子聚合物材质,加工方法是湿法刻蚀、数控CNC或者开模注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离装置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高倍稀释CTCs细胞悬液通过动力系统注入微流控芯片管路,同时通过动力系统将缓冲液注入到缓冲液进样口(301);CTCs细胞悬液在细胞悬液流通管道(101)、下游管道(201)连接的直流道中流动过程中逐渐在升力作用下到达平衡位置,形成稳定单细胞排列;
2)当高倍稀释CTCs细胞悬液流过单细胞电阻检测区(200)时,电阻检测上电极(202)加载直流电压、电阻检测下电极(203)采集信号,信号被计算机(204)连续采集并进行数据处理;
3)当单细胞分离区(300)未检测到单细胞通过时,电渗驱动右电极(303)、电渗驱动左电极(305)不加载电渗驱动电压;当单细胞分离区(300)检测到单细胞通过时,电渗驱动右电极(303)、电渗驱动左电极(305)加载电渗驱动电压,实现单细胞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01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