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驱动汽车电动踏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1078.X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0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叶劲松;刘泉福;徐汉;滕强;何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沃杰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0 | 分类号: | B60R3/00;B60R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曹静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合壁 转动机构 连接凹槽 汽车连接 上支撑壁 下支撑壁 电动踏板 汽车踏板 主动支架 踏板 连接柱 双驱动 转动杆 平齐 配合固定 倾斜设置 驱动电机 齿轮箱 垂直的 汽车 配合 | ||
本发明的一种双驱动汽车电动踏板,属于汽车踏板技术领域。主动支架包括汽车连接杆一、驱动电机、汽车连接杆二、齿轮箱和转动机构,转动杆设置于汽车连接杆二下方,转动机构与踏板连接,转动机构包括下支撑壁和上支撑壁,下支撑壁与水平面的夹角b为10~30°,倾斜设置的下支撑壁可以提高转动机构的稳定性,转动机构远离转动杆的一端设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内设有与汽车踏板相配合固定的连接柱,连接凹槽的两侧设有水平且平齐的配合壁二和配合壁三,配合壁二和配合壁三低于上支撑壁,上支撑壁与配合壁二之间设有垂直的配合壁一,水平且平齐的配合壁二、配合壁三与连接柱配合可以将踏板稳定的固定在主动支架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踏板技术领域,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驱动汽车电动踏板。
背景技术
汽车电动踏板是一种可以自动伸缩的汽车脚踏板,车门打开,电动脚踏板自动伸出,脚踏板运行至极限位置时停止;车门关闭,电动脚踏板自动收回,脚踏板收回至车底,有种礼仪迎宾的感觉,电动踏板为高底盘汽车上下方便性提供便捷的服务,特别是对女性朋友及小孩或年纪大点的老人直接提供实用舒适功能,与固定踏板对比,不会降低车体的通过性,但是现有的汽车电动踏板在收缩时往下方移动进行收缩,容易在收缩的过程中碰到底盘下面的障碍物,造成安全隐患。
经检索,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带有双工位支撑功能的汽车电动伸缩踏板(申请号:201410652967.8,申请公布日:2014.11.17)。包括有踏板本体、第一踏板安装支架总成和正反转电机,所述的踏板第一安装支架总成包括有第一电机安装架、第一主驱动板、第一从联动板、以及第一伸缩支架,所述的第一伸缩支架的外端与踏板本体固定支撑配合,所述第一主驱动板与第一从联动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机安装架以及第一伸缩支架的内端铰接配合,构成平面四连杆结构,所述的第一伸缩支架在其伸出工位状态下,该第一主驱动板限位凸块和第一从联动板限位凸块相互对碰顶接限位配合,所述的第一伸缩支架在其缩回工位状态下,第一主驱动板的外廓面上设置有与第一伸缩支架的上端面限位顶接的第一主驱动板外凸部。但是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稳定性不好,支架对踏板的支撑不够牢固,且在收缩时往下方移动进行收缩,容易在收缩的过程中碰到底盘下面的障碍物,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汽车电动踏板主动支架的稳定性不好,且容易在收缩的过程中碰到底盘下面的障碍物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驱动汽车电动踏板,稳定性更高且可以防止在收缩的过程中碰到底盘下面的障碍物。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双驱动汽车电动踏板,包括两个主动支架和一个踏板,所述主动支架包括汽车连接杆一、驱动电机、汽车连接杆二、齿轮箱和转动机构,所述汽车连接杆一和汽车连接杆二分别与被安装汽车固定;所述汽车连接杆一和汽车连接杆二分别与齿轮箱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箱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齿轮箱上;所述转动机构通过转动杆与齿轮箱连接,所述转动杆设置于汽车连接杆二下方,所述转动机构与踏板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下支撑壁和上支撑壁,所述上支撑壁水平设置,所述下支撑壁与水平面的夹角b为10~30°,所述转动机构远离转动杆的一端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内设有与踏板相配合固定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竖直设置于连接凹槽底部,所述连接凹槽的两侧设有水平且平齐的配合壁二和配合壁三,所述配合壁二和配合壁三低于上支撑壁,所述上支撑壁与配合壁二之间设有垂直的配合壁一,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机构的一端与齿轮箱通过驱动轴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设有转动杆支撑臂,该转动杆支撑臂与转动杆平行设置,所述转动杆支撑臂的前端设有与转动杆垂直的固定臂,所述转动杆支撑臂的一侧向上凸出并通过固定销与转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靠近转动杆的一端设有上连接壁和下连接壁,所述上连接壁和下连接壁平行设置,所述上连接壁和下连接壁构成转动杆凹槽,所述转动杆凹槽内设有转动杆转轴,所述转动杆转轴与转动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沃杰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沃杰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10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