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最小混相压力的测试模型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1677.1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1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崔茂蕾;王锐;吕成远;伦增珉;赵淑霞;王友启;唐永强;肖朴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N3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最小 压力 测试 模型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最小混相压力的测试模型及其制造方法,涉及石油开发实验领域,包括紧密贴合的底板和顶板;顶板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上设有注入口和出口;底板上设有两个主流凹槽和多个特征凹槽,两个主流凹槽分别与注入口和出口连通,多个特征凹槽设于两个主流凹槽之间,且分别与两个主流凹槽连通。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提供底板和顶板;步骤2:在顶板上钻孔,形成注入口和出口;步骤3:在底板上开设两个主流凹槽和多个特征凹槽;步骤4:将底板开设主流凹槽和特征凹槽的一面与顶板粘结,并使两个主流凹槽分别与注入口和出口连通。本发明涉及测试模型能够真实反应气驱过程中混相过程,以此能够准确的测量最小混相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发实验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最小混相压力的测试模型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混相驱是采油技术中气驱方法的一种,气体在驱油过程中是否与原油达到混相,直接影响驱油效果和最终采收率。混相压力是混相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用于判断原油与注入气体能否达到混相,只有当气体的驱替压力高于某一数值压力时才可以实现气体与原油的混相,这一数值压力称为最小混相压力(Minimum Miscibility Pressure,MMP)。气体与原油达到混相后,驱油效率可达90%以上。因此,混相压力对于进行混相驱替设计与混相预测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小混相压力MMP有两种定义法。理论上定义为:最小混相压力MMP是指在油层温度下,注入气体与原油达到多级接触混相的最小限度压力;在实验方法上,最小混相压力MMP定义为:通过一系列的驱替实验所获得的最终采收率曲线,曲线的拐点所对应的压力就是MMP;Enick等定义为:在注入气油比为7200m3/m3情况下,增大压力后采收率达到80%时所对应的压力就是最小混相压力MMP。
根据多次接触气驱混相机理,可以把最小混相压力分为相应的蒸发气驱最小混相压力和凝析气驱最小混相压力。蒸发气驱混相的过程为注入的贫气(如氮气或烟道气)通过油藏并从原油中蒸发出中间烃(C2-C6),当驱替前缘蒸发到足够的中间烃时,便与油藏流体达成混相。因此,蒸发接触混相实际上是通过注入气相与油藏液相多次接触和多次蒸发,使油藏原油中的中间烃组分不断蒸发到气相中,当气相富化到一定程度,最终便与原油达成混相。凝析气驱混相的过程与蒸发气驱混相过程相反。注入的富气进入油藏,将注入气中的中间烃组分交换到油藏原油中,当原油足够富化时,开始与注入气达成混相。凝析气驱混相实际上是由注入的气相与油藏的液相多次接触,液相不断溶解了气相中间烃组分而不断富化。最终,注入的富气与原油达成了混相。
目前确定最小混相压力的实验测试方法包括细管实验法、升泡仪法、蒸汽密度法和界面张力法。实验室法中细管实验法和升泡仪法精度较高,相对于升泡仪设备价格昂贵,实验成本高,细管实验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但细管实验法也存在着如实验周期长、挥发油藏混相压力测试误差大、实验数据处理存在一定误差等问题。另外,实际储层具有平面非均质性,即从注入井到采出井之间的渗透率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验室得到的最小混相压力不能代表实际储层的真实的最小混相压力,且无法观测不同孔径内气驱多次接触混相的过程。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用于测试气驱最小混相压力的实验模型,能够准确、快速、高效、直观的确定气驱最小混相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最小混相压力的测试模型及其制造方法,模拟岩心孔喉结构,能够准确、快速、高效、直观的确定气驱最小混相压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最小混相压力的测试模型,包括紧密贴合的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上设有注入口和出口;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主流凹槽和多个特征凹槽,两个所述主流凹槽分别与所述注入口和所述出口连通,多个所述特征凹槽设于所述两个主流凹槽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两个主流凹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底板为毛玻璃板,所述顶板为透明平板玻璃,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粘接,多个所述特征凹槽与两个所述主流凹槽在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流体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1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