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门限判决的连续相位调制低复杂度解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2045.7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8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任光亮;张冉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20 | 分类号: | H04L27/20;H04L27/22;H04L27/26;H04L27/32 |
代理公司: |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 代理人: | 黄伟洪 |
地址: | 71007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门限 判决 连续 相位 调制 复杂度 解调 方法 | ||
1.一种基于门限判决的连续相位调制低复杂度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门限判决的连续相位调制低复杂度解调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各用户的二进制信号,按照格雷Gray码符号映射规则映射,得到格雷码符号序列;
第二步,将得到的格雷码符号序列进行连续相位调制,得到调制后的信号;
第三步,将调制后的信号变换成频域信号;
第四步,将频域信号的信号形式按照交织式映射到频域,再进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成时域信号;
第五步,将得到的时域信号加入循环前缀,发送已调制信号;
第六步,多用户已调制信号经过平坦信道或者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受到信道高斯白噪声的干扰,到达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含有噪声的信号;
第七步,获取含有噪声的多用户时域信号,含有噪声的多用户频域信号、均衡后的多用户频域信号和均衡后的多用户时域信号;
第八步,将各用户时域信号进行连续相位调制的解调,得到各用户原始的二进制信号;
所述基于门限判决的连续相位调制低复杂度解调方法具体包括:
(1)符号映射:将各用户的二进制信号,按照格雷Gray码符号映射规则映射,得到格雷码符号序列;
(2)连续相位调制:将得到的格雷码符号序列进行连续相位调制,得到调制后的信号;
(3)将调制信号变换成频域信号:将调制后的信号进行点数等于M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得到各用户的频域信号,其中M表示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各用户占用的子载波的数目;
(4)将频域信号变换为时域信号:将得到的频域信号按照交织式映射公式,分别将各用户的M条子载波映射到总数为N的子载波上得到多用户的频域信号,再进行点数等于N的逆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多用户的时域信号,其中N表示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多用户子载波的总数;
(5)发送已调制信号:在得到的多用户时域信号中加入长度为NCP的循环前缀,将经过并串转换后生成的多用户已调制信号发送出去,其中NCP表示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循环前缀占用的子载波数目;
(6)接收含有噪声的信号:多用户已调制信号经过平坦信道或者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受到信道高斯白噪声的干扰,到达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含有噪声的信号;
(7)多用户分离获得各用户时域信号:
(7a)将含有噪声的信号进行串并转换,去除长度为NCP的循环前缀,得到含有噪声的各用户时域信号;
(7b)将含有噪声的多用户时域信号进行点数等于N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含有噪声的各用户频域信号;
(7c)将含有噪声的多用户频域信号,按照交织式解映射公式,将N条子载波分别解映射到M条子载波上,得到含有噪声的各用户频域信号;
(7d)将含有噪声的多用户频域信号与最小均方误差均衡系数相乘,得到均衡后的多用户频域信号;
(7e)将均衡后的多用户频域信号进行点数等于M的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得到各用户时域信号;
(8)基于判决门限的连续相位调制解调:
(8a)根据各用户时域信号与本地参考信号计算相位轨迹相似度;
(8b)设定一个相位轨迹相似度的判决门限,根据判决门限来删除一些本地参考信号;
(8c)将时域信号与保留的本地参考信号进行相关匹配滤波,得到各支路的权值;
(8d)将得到的各支路权值通过维特比译码器进行译码,回溯码元后得到最终的二进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门限判决的连续相位调制低复杂度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格雷码符号映射操作规则是指,信息比特序列中第一位的符号位不变,其余符号位依次与前一符号位做异或运算,得到格雷码符号序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门限判决的连续相位调制低复杂度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连续相位调制是按照下式完成的:
其中s(t)表示连续相位调制后得到的随时间t变换的调制信号,表示开方操作,T表示调制信号的码元周期,E表示调制信号的码元能量,f0表示调制信号的载波频率,表示调制信号的相位函数,表示格雷码符号序列,表示调制信号的初始相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20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