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结构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2097.4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2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潘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旭鹏 |
主分类号: | E04C3/00 | 分类号: | E04C3/00;E04D3/35;E04C2/284;E04C2/3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陈常美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结构 组件 及其 制作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结构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包括斜撑钢筋,在斜撑钢筋的上下端顶点向中心线位置间设置有横直筋,横直筋距斜撑钢筋上下端顶点部分称之为波峰及波谷,将斜撑钢筋的波峰及波谷向横直筋一侧或波峰及波谷间隔开后的的两侧弯折成直角形成截断面,构成C形钢筋桁架构件或工形钢筋桁架构件,在C形钢筋桁架构件或工形钢筋桁架构件的截断面的上、下端侧设置固定板。本发明的组合结构组件适合于自动化生产,结构上适合于灵活调整,适合于不同力学性能要求,抗压力强,承重力强,抗弯、抗冲击强度高,适合于不同设计使用功用要求,造价成本低,方便组合安装,安装方法简单快捷,使用场合灵活多样,使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组合结构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建筑领域中受力结构材料主要有金属板材、型材、钢筋桁架、角钢桁架、管桁架、“工”形钢、角钢、管材等,在不同方式的结构中组装使用,往往组装比较费时、费工,且存在重量较大,成本较高,适应性不强等缺点。
现有的几种简单桁架结构形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角钢桁架:机械化生产有一定困难,最关键的是角钢桁架在组合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焊接,尤其是预制板的组装过程中对口、对角连接,对角焊接相对比较复杂,且在复合蒙皮面板时,角钢横断面比较窄,不便于蒙皮面板的连接,另外,预制板或者在施工现场的结构组合过程中,各个杆件受力不同,不同承载力的杆件系杆为了便于连接,往往出现统一采用一种或几种受力比较好的较大杆件,统一布置结构的支撑系统,这样往往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浪费。
本方案自动化生产组装焊接较为方便,最大优点是桁架受力状况调整可以通过桁架钢筋直径,桁架斜筋敞口角度调整,在C形钢筋桁架构件或工形钢筋桁架构件的截断面的上、下两端侧设置不同厚度、不同形状的固定板来进行调整和适应杆件较大的的受力变化。节省材料,统一桁架高度或者宽度尺寸,便于节点板连接,也便于蒙皮面板的连接,制作安装比较方便便捷。连接更加容易,适于点焊,更便于自动化生产。力学性能好,成本低。桁架荷载调整比较简便,适用范围及其广泛。
(2)矩形组合桁架:适合于螺栓连接组装,不适合于焊接连接。生产安装速度较慢。本方案自动化生产、速度快、效率高,适合于批量化生产加工。
(3)三角形桁架:适合于承受水平受力,作为预制板的受力骨架,组装、使用、连接,则与“C”形钢筋桁架;“工”形钢筋桁架相比则安装过程不方便、不便捷。
(4)方管:成本高,连接受力结构形式比较复杂,成本高,相同用钢量情况下力学性能差,做预制板钢管内部保温隔声需要作特殊处理。
(5)C型钢:在围护结构上使用容易出现冷桥及露点,焊接比较麻烦,薄壁耐久性差,连接受力结构形式比较复杂,成本高于本方案,受力性能和便利性上明显弱于本方案。
专利申请号为201710666348的发明专利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钢架结构连接组件,包括预埋件和连接件,预埋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左侧面上设置有横截面呈“T”形的滑槽,滑槽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与滑槽连通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连接板右侧设置有稳定装置和防偏装置,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左侧设置有垂直于第二连接板的托板,托板下方设置有连接托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支撑板,第二托板右侧面上设置有能够与预埋件上的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滑块上方的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锁紧螺钉。该发明专利防止混凝土覆盖预埋件,防止预埋件倾斜,焊接连接件方便,节约了人力,降低了建设成本,稳定性好,缩短了建设工期,但是其结构上不方便调整,限制了应用场所,不方便安装,另外,造价成本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旭鹏,未经潘旭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20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