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辐照技术处理废弃多分子有机药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2424.6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0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道权;刁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翔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晓晖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 糊料 预处理产物 臭氧氧化 辐照技术 药品溶液 有机废料 有机药物 辐照 臭氧混合 处理效率 辐照处理 混合装置 药品处理 药物处理 装袋密封 配套的 浸泡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辐照技术处理废弃多分子有机药物的方法,包括:获得含有水分的药品糊料或药品溶液;通入臭氧氧化所得的药品糊料或药品溶液后得到预处理产物;将所得的预处理产物装袋密封,然后接受设定的剂量的辐照后得到有机废料;将所得的有机废料进行后续利用即可。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少,仅需将废弃药品粉碎、浸泡、臭氧氧化后就可以进行辐照处理,在进行大规模的药物处理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废弃药品的处理效率。本发明设计了与方法相配套的药品糊料生产池和将药品糊料与臭氧混合氧化的混合装置,提高了废弃药品处理的速度和效果,使之更加容易在大规模生产中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固体药品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辐照技术处理废弃多分子有机药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辐射是指波和运动粒子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能量,辐射技术是指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对被照射物进行处理,达到诱变、消毒灭菌、改变材料性能等目的,这里的电离辐射是指能产生电离效应的高能电磁辐射,如X、γ射线等,也是工业领域应用广泛的射线。
γ射线辐射技术,又称γ射线辐照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衰变产生的γ射线照射物品。电离辐射能够与微生物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发生直接和间接作用,造成DNA分子链断裂,核糖核酸、蛋白质及酶变性、失活,细胞损伤,细胞变异或细胞死亡,从而起到灭菌作用。同样的,辐射技术也可以通过交联、接枝或裂解作用,使有机材料分别形成交联集合物、接枝共聚物、裂解产物。
有机药品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多分子(单分子以上结构)有机药品按给药途径分类,此分类方法阐明药品的外观形态,是辐照处理药物的外观范围,包括:(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2)非胃肠道给药剂型,包括: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黏膜给药剂型、腔道给药剂型等不同类型。
.(二)多分子有机药品按分散系统分类,此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特征,是辐照处理药物的物理化学基础,同时此处所有分类均不包含单分子、离子形态类型药物,包括:(1)溶液型:这类剂型是药物以多分子状态存在分散于分散介质中所构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为低分子溶液,如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醑剂、注射剂等;(2)胶体溶液型:这类剂型是药物以高分子形式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为高分子溶液,如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3)乳剂型:这类剂型是油类药物或药物油溶液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口服乳剂、静脉注射乳剂等;(4)混悬型:这类剂型是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合剂、洗剂、混悬剂等;(5)气体分散型:这类剂型是液体或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如气雾剂;(6)微粒分散型:这类剂型通常是药物以不同大小微粒呈液体或固体状态分散,如微球剂、微囊剂、纳米囊等;(7)固体分散型:这类剂型是固体药物以聚集体状态存在的分散体系,如片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等。
在现实生活中废弃药品的主要来源为:1、药品及原料药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且不能回收利用再生产的);2、医药流通单位因自身原因导致药品在流通环节出现不符合药品流通规范产生的;3、医疗卫生单位及居民终端消费环节因过期和存放条件等原因产生的;4、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查缴的非法药品。
目前,在废弃药物处理的技术方法上,多是有关部门或单位将废弃药物当做医疗废弃物来处理,按照“统一收集,毁形处置”的原则,集中回收后交由有资质的回收机构,回收机构多以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然后这种处理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焚烧过程会产生二噁英(PCDD/Fs)、大量酸性气体、重金属、颗粒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空气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翔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南翔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2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