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茯苓多糖聚-β-羟丁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抗结肠癌药物制备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2708.5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6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寇龙发;陈瑞杰;姚情;肖姝艺;孙锐;陈志伟;蔡爱敏;郑海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715 | 分类号: | A61K31/715;A61K31/765;A61K9/1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2502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肠癌 茯苓多糖 丁酸 纳米粒 制备 辅助治疗 药物制备 磷脂 产品粒径 传统药物 质量稳定 治疗指数 发生率 可用 应用 治疗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茯苓多糖聚‑β‑羟丁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抗结肠癌药物制备中的应用。茯苓多糖聚‑β‑羟丁酸纳米粒的制备是以茯苓多糖、聚‑β‑羟丁酸和磷脂为原料,以复乳法制备得到。本发明方法制得的产品粒径分布均匀,质量稳定,可显著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并可用于结肠癌的辅助治疗,增强传统药物治疗的治疗指数,为开发新的结肠癌辅助治疗制剂及药物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茯苓多糖聚-β-羟丁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抗结肠癌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结肠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的第三大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辅助化疗和放射治疗等。当前,临床上对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病灶切除术和术后化疗,效果良好。目前,临床结肠癌化疗多采用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研究表明联合给药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如何寻找一种辅助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又能提高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有效抑制癌症的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临床实践意义。
中药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作用,可用于抗病毒、抗肿瘤,减轻放、化疗副作用,以及治疗慢性肝炎、延缓衰老等。有研究表明,中药多糖可以通过保护和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可应用于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茯苓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中药之一,其中茯苓多糖是茯苓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约为84.2%。有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可以发挥间接作用,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生长。而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茯苓多糖药物制剂可充分发挥其免疫增强功能并提升其肿瘤抑制作用。
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脂质的碳源类贮藏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当巨大芽孢杆菌生长在含乙酸或丁酸的培养基中时,其聚-β-羟丁酸含量可达干重的60%左右。在生物材料和药物制备中,聚-β-羟丁酸主要用于制备外科缝线、肘钉、骨骼替代品、血管替代品等。目前,尚未有聚-β-羟丁酸与茯苓多糖用于抗肿瘤药物的制备的相关报道。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茯苓多糖聚-β-羟丁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用于结肠癌抗肿瘤药物制备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茯苓多糖聚-β-羟丁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抗结肠癌药物制备中的应用,以解决现有的结肠癌抗肿瘤药物毒性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一种茯苓多糖聚-β-羟丁酸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茯苓多糖溶于纯水中,经超声溶解得到内水相;将聚-β-羟丁酸溶于氯仿中,得到油相;将磷脂溶于纯水中,得到外水相;
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内水相加入步骤1)制备得到的油相中,经超声得到稳定的油包水型初乳;将油包水型初乳加入步骤1)制备得到的外水相中,经超声得到水包油包水型复乳;水包油包水型复乳经减压蒸发和离心去除较大沉淀后,收集上清液,即得茯苓多糖聚-β-羟丁酸纳米粒。
所述步骤1)的内水相中,茯苓多糖的浓度为3-10mg/ml,优选5mg/ml。
所述步骤1)的油相中,聚-β-羟丁酸的浓度为15-25mg/ml,优选20mg/ml。
所述步骤1)的外水相中,磷脂为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1-肉豆蔻酰-2-棕榈酰-sn-甘油-3-磷酸胆碱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
所述步骤1)的外水相中,磷脂的质量百分比为0.05-0.20%,优选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27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茯苓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臭氧抗菌灭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