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有害气体的空气净化系统和空气净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4274.2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5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庆军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13/28;F24F13/08 |
代理公司: |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孟湘明;张超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有害 气体 空气 净化系统 空气净化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和空气净化方法,其包括:颗粒物聚合装置,包括用于向包含有害气体的空间内提供用于吸附所述有害气体的粒子,以通过所述粒子与有害气体之间的聚合,获得附载有所述有害气体的颗粒物;气流引导装置;以及,静电净化装置,包括用于将空气中附载有所述有害气体的颗粒物进行电离的电离部分和用于吸附电离后的带电颗粒物的吸附部分,以通过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其中,所述电离部分的工作电压为7200V到9600V,且所述吸附部分的工作电压为4000V且对于小于0.3微米颗粒物的单次循环吸附效率大于80%,其中,所述静电净化装置的臭氧发生量(30m3标准实验舱24小时累积量)小于0.01mg/m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有害气体的空气净化系统和空气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各类建筑层出不穷,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如地铁、隧道、深层矿井、大型地下深层实验室、地下人防、地下军事设施等大型深层密闭工程出现,氡气及其子体的污染成为地下空间的最主要污染源之一,严重影响到空间内作业(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是空间空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氡气及其子体的危害: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9种主要致癌物质之一,是仅次于香烟引起人类肺癌的第二大元凶;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认为氡及其子体是人类的致癌因子,无阈值;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估计,来自天然的辐射对公众的年有效剂量为2.4mSv,其中氡及其子体的贡献占54%。并且,研究表明,氡的生物学效应主要集中在呼吸道肿瘤、肺纤维化、肺气肿和寿命减少方面。由于氡及其子体的严重危害,对于氡及其子体的高效去除也成为各国技术研究的重点。
目前,对于氡及其子体的去除,采用最多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对空间的强制通风,通过通风将室内的氡及其子体排到室外,以降低空间内氡及其子体的浓度,实现室内空间空气的有效净化。强制通风方式要实现空间的全面净化,需要很大的通风量,相对应的是很高的能耗;通风系统包括风道所占用的空间以及造价提升,限制了该技术的实际使用。同时,还有大量的特殊工程,其使用性质决定了根本不具备设置全面通风系统的条件,有的即使安装有全面通风系统,但是因使用条件的限制,通风系统无法全时段运行,造成室内空气环境无法保证。
除强制通风系统外,对于空间内氡及其氡子体的去除,活性炭吸附是技术成熟应用最为广泛净化方式。但由于活性炭吸附受温度、湿度、压力、污染物成分(很多环境中,除了氡及其子体的污染物,还并存大量其他污染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会影响吸附效果。同时,活性炭还有易饱和的特点,活性炭饱和后必须更换或再生,成本很高。目前,活性炭吸附的实际应用只能用于局部小空间的防护,以及单体(防毒面具)的安全防护,无法实现大空间的全面防护。
其他也出现过针对氡及其子体的空气净化技术,包括静电吸附、滤网的过滤技术,但因实际使用效果很不理想,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
对于氡及其子体的有效净化,特别是不具备强制通风条件的地下封闭空间的氡及其子体的有效去除,始终未能很好的解决,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因此,基于以上问题,需要改进的空气净化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新颖的和改进的用于有害气体的空气净化系统和空气净化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庆军,未经刘庆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42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的热发泡墨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光学邻近修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