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柔性隔膜的MBR一体化设备及其MBR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4389.1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2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才贵;陈辉;谢勇;牟伟;杨骏;肖金超;杨翼飞;罗豪;晏善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淏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崔雷 |
地址: | 40071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隔膜 一体化设备 好氧区 缺氧区 膜区 设备区 水池 曝气装置 污水处理 隔板 隔离 运行稳定性 动力设备 搅拌装置 缺氧池 摆动 省略 好氧 氧区 后排 污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柔性隔膜的MBR一体化设备及其MBR污水处理方法。所述具有柔性隔膜的MBR一体化设备包括水池,所述水池分布有缺氧区、好氧区、膜区和设备区,所述水池内设有柔性隔膜,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通过柔性隔膜隔离,且缺氧区的底部由柔性隔膜构成,所述好氧区内底部设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产生的气泡推动柔性隔膜摆动,所述好氧区、膜区和设备区之间通过隔板隔离,污水经过缺氧区处理后,流入好氧区,在好氧区处理后进入膜区,膜区处理后排出,所述设备区用于放置动力设备。本发明具有柔性隔膜的MBR一体化设备,省略了缺氧池内需要的搅拌装置,成本低,与传统MBR工艺相比运行电费节省10%以上,同时增加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柔性隔膜的MBR一体化设备及其MBR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倡导节能减排,并且也出台了多项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鼓励环境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的水资源日益紧缺、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的形势下,对于使污水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淡水资源极度短缺,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其中,作为饮用水的水资源也有限。而生活污水等进入自然水体,超过水体自净能力将导致水体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生活污水传统处理工艺有氧化沟、A2/O、CASS等。以上工艺针对城镇生活污水能够集中处理,但在农村地区,污水较为分散,收集困难,占地面积大,地势选址、修建较难,另一方面针对传统工艺固有的缺点,脱氮除磷效果不理想,出水SS较难控制等。
目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如今,如何利用核心技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基础上,降低运行成本及运行的稳定性是今后污水处理方面的关键性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的具有柔性隔膜的MBR一体化设备以及MBR污水处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柔性隔膜的MBR一体化设备,所述具有柔性隔膜的MBR一体化设备包括水池,所述水池分布有缺氧区、好氧区、膜区和设备区,所述水池内设有柔性隔膜,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通过柔性隔膜隔离,且缺氧区的底部由柔性隔膜构成,所述好氧区内底部设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产生的气泡推动柔性隔膜摆动,所述好氧区、膜区和设备区之间通过隔板隔离,污水经过缺氧区处理后,流入好氧区,在好氧区处理后进入膜区,膜区处理后排出,所述设备区用于放置动力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区呈U形,所述好氧区位于U形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区内设有用于增加污水流动轨迹的导流件。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件为柔性隔膜制成。
进一步的,缺氧区的进水端设有布水器,污水通过布水器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膜区设有气提装置,用于将膜区的污泥回流至缺氧区的进水端。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内设有用于延长污水流动轨迹的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隔膜通过三个固定节点固定在水池内,将柔性隔膜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水池连接形成缺氧区底部,所述第二段呈垂直分布,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连接点为其中一个固定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段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MBR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污水通过缺氧池进水端底部的布水器进水,并与膜区混合回流液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淏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淏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43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