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熔接机镜头及光纤检测光路设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4600.X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8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峰;汤华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北方晶华精密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255 | 分类号: | G02B6/255;G02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片 隔圈 光纤熔接机 光路设计 光纤检测 镜筒 丙烯酸酯胶粘剂 后工作距离 色差 光学结构 光源带宽 加工公差 镜片表面 镜筒内腔 入射角 镜头 卡接 内腔 前盖 校正 左端 玻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熔接机镜头及光纤检测光路设计,包括镜筒、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第四隔圈、前盖、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镜筒内腔的左端卡接有第一镜片,镜筒的内腔且位于第一镜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镜片,第二镜片的右侧通过丙烯酸酯胶粘剂连接有第三镜片。本发明设置了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可组成典型的反远光学结构,同时,为了实现较长的后工作距离,将第一镜片设置为两个,光线在各个镜片表面入射角度均较小,容易获得较宽松的加工公差,且光源带宽较窄,不需要严格的选择玻璃用于校正色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熔接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纤熔接机镜头及光纤检测光路设计。
背景技术
光纤熔接机主要用于光通信中光缆的施工和维护,所以又叫光缆熔接机,一般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弧将两光纤断面熔化的同时用高精度运动机构平缓推进让两根光纤融合成一根,以实现光纤模场的耦合,在光纤熔接机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光纤熔接机镜头,但现有的光纤熔接机镜头存在着光线在镜片表面入射角度较大,很难获得较宽松的加工公差,且光源带宽较宽,需要严格的选择玻璃用于校正色差,增加了生产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光纤熔接机镜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熔接机镜头及光纤检测光路设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熔接机镜头,包括镜筒、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第四隔圈、前盖、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所述镜筒内腔的左端卡接有第一镜片,镜筒的内腔且位于第一镜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镜片,所述第二镜片的右侧通过丙烯酸酯胶粘剂连接有第三镜片,镜筒的内腔且位于第三镜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镜片,所述镜筒的内腔且位于第四镜片的右侧通过丙烯酸酯胶粘剂连接有第五镜片,镜筒的内腔且位于第五镜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六镜片,所述镜筒的内腔且位于第六镜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七镜片,且镜筒外表面的右端螺纹连接有前盖。
优选的,所述第一镜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镜片之间通过丙烯酸酯胶粘剂连接。
优选的,所述镜筒的内腔且位于第二镜片和第一镜片之间通过丙烯酸酯胶粘剂连接有第一隔圈。
优选的,所述镜筒的内腔且位于第二镜片和第四镜片之间通过丙烯酸酯胶粘剂连接有第二隔圈。
优选的,所述镜筒的内腔且位于第四镜片和第六镜片之间通过丙烯酸酯胶粘剂连接有第三隔圈。
优选的,所述镜筒的内腔且位于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之间通过丙烯酸酯胶粘剂连接有第四隔圈。
优选的,所述镜筒、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第四隔圈和前盖均采用阳极氧化表面处理,第一镜片、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均采用涂墨表面处理,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均采用胶合涂墨表面处理,同时,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均采用LAK7玻璃或ZF7玻璃。
一种光纤熔接机镜头的光纤检测光路设计,其设计参数包括:成像系统的共轭距为50mm;物距为13mm;像距为13-26.11mm,放大倍率为8X;可视范围为0.25-0.30mm、数值孔径为0.3-0.3153;分辨率>40%(400c/mm时);畸变失真0.093%-0.01%;成像芯片的尺寸为640*480,像素为6um;透射光LED光谱范围为632nm±10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设置了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可组成典型的反远光学结构,同时,为了实现较长的后工作距离,将第一镜片设置为两个,光线在各个镜片表面入射角度均较小,容易获得较宽松的加工公差,且光源带宽较窄,不需要严格的选择玻璃用于校正色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北方晶华精密光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北方晶华精密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46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