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薄壁筒形件的内外表面交叉筋热成型工艺和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4633.4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0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何霁;冯彬;李淑慧;赵亦希;于忠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H1/06 | 分类号: | B21H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俞磊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薄壁 筒形件 内外 表面 交叉 成型 工艺 模具 | ||
1.一种用于薄壁筒形件的内外表面交叉筋热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组装径向旋挤模具,将薄壁筒形件(8)安装到径向旋挤模具的内部,然后进行隔热处理,在径向旋挤模具的内外表面形成隔热涂层(2);
2)将径向旋挤模具安装到碾环机的芯轴(6)上,通过设置在径向旋挤模具内部的加热电阻(7)进行加热,待工件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停止加热;
3)启动碾环机,依靠碾轮(1)的转动和下压实现多道次径向旋挤成形;当工件温度低于250℃时,关闭碾环机,通过加热电阻将工件温度再次加热到目标温度;
4)重复步骤3),直至进给量累积达到目标厚度;
所述隔热处理的工艺为:采用高压喷枪对径向旋挤模具进行喷涂,直至在径向旋挤模具的内外表面和片模(3)的内表面形成厚度为0.5mm的隔热涂层(2),喷涂完毕后放置48小时固化;
所述径向旋挤模具包括用作于承载构件的外模(5),在所述外模(5)的内部内嵌有内膜(4),在所述内膜(4)的内部设有若干加热电阻(7),在加热电阻(7)的内侧设置有片模(3);
所述片模(3)包括若干组外片模和内片模,每组片模(3)的内片模外壁带有交叉筋特征,用于成形薄壁筒形件(8)的内壁交叉筋,每组片模(3)的外片模内壁带有交叉筋特征,用于成形薄壁筒形件(8)的外壁交叉筋;每一个加热电阻(7)对应一组带有交叉筋特征的片模(3),薄壁筒形件(8)安装在内、外片模中间;
所述内膜(4)采用分体式结构,内膜(4)包括底座和四片分模,内膜(4)通过底座和四片分模构成的L形结构与外模(5)装配。
2.一种用于薄壁筒形件的内外表面交叉筋热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组装径向旋挤模具,将薄壁筒形件(8)安装到径向旋挤模具的内部,并将径向旋挤模具安装到碾环机的芯轴(6)上,然后将开口感应加热器(10)安装到径向旋挤模具的下方;
2)启动开口感应加热器(10),对径向旋挤模具进行预热;
3)启动碾环机,通过碾轮(1)的转动带动径向旋挤模具旋转,保证径向旋挤模具受热均匀;
4)当工件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碾轮(1)开始下压,依靠碾轮(1)的转动和下压实现多道次径向旋挤成形,并实时监控径向旋挤模具内的温度,保证工件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直至进给量累积达到目标厚度;
所述径向旋挤模具包括用作于承载构件的外模(5),在所述外模(5)的内部内嵌有内膜(4),在内膜(4)的内侧设置有片模(3),
所述片模(3)包括若干组外片模和内片模,每组片模(3)的内片模外壁带有交叉筋特征,用于成形薄壁筒形件(8)的内壁交叉筋,每组片模(3)的外片模内壁带有交叉筋特征,用于成形薄壁筒形件(8)的外壁交叉筋;薄壁筒形件(8)安装在内、外片模中间;
在径向旋挤模具的下方设置有开口感应加热器(10),开口感应加热器(10)通过恒温控制箱控制温度;
所述内膜(4)采用分体式结构,内膜(4)包括底座和四片分模,内膜(4)通过底座和四片分模构成的L形结构与外模(5)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46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周双环绕拉丝机
- 下一篇:大型低温异构件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