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5413.3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9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律正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63/00;C08K13/06;C08K9/02;C08K7/06;C08K3/08;C08K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黄景燕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 耐高温 高分子聚合物 导电填料 分散剂 阻燃剂 无机填料 高分子材料技术 称取配方量 纳米级颗粒 材料使用 导电性能 熔融共混 使用寿命 原料组成 重量配比 高电压 预混 相容 挤出 | ||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高分子聚合物基料40‑55份、导电填料15‑20份、无机填料5‑8份、阻燃剂1‑2份、分散剂0.5‑0.8份。包括以下步骤:称取配方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基料、导电填料、无机填料、阻燃剂、分散剂混合均匀,获得预混原料;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得到由耐高温高电压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本发明以高分子聚合物基料、导电填料为主要原料,加入阻燃剂、分散剂使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且各种原料的相容程度增加;各种材料使用纳米级颗粒使导电性能提升至较高程度,有利于使用,以及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的延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以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为基材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临界转变温度的前后,使PTC的电阻率发生几个数量级的变化,即PTC的电阻可随其使用的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而可以在较高温度下减小或切断电流,起到过流、过温保护,目前,这类器件已经在各种电路保护装置中大量使用,如锂离子电池、汽车马达等。
一般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是由结晶或半结晶的高分子材料和导电填料通过挤出压延或是密炼-压片工艺复合而成。但是此类高分子材料的熔点较低,低于130℃,造成此类材料制成的导电材料在应用于工作温度高的领域时,器件容易出现误保护。因此,需要一种耐高温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不耐高温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高温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耐高温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高分子聚合物基料40-55份、导电填料15-20份、无机填料 5-8份、阻燃剂1-2份、分散剂0.5-0.8份。
优选的,所述导电填料组成百分比为35%的纳米银超细粉末、5%的纳米金超细粉末、40%的改性碳纤维、18%的改性纳米镍粉、2%的石墨烯。
优选的,所述改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碳纤维进行在500℃的条件下进行氧化处理,氧化气氛为惰性气体或者臭氧,氧化处理的时间控制在2.5-3h;将处理后得到的氧化碳纤维加入聚丙烯酰胺改性溶剂中,超声波处理3-5min,95℃水浴加热0.5-0.8h;然后以2500r/min的转速离心5min,取沉淀物真空干燥0.8-1.2h,得改性碳纤维。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基料为聚己内酯、聚乳酸、环氧树脂以质量比为1:1:1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无机填料为纳米陶瓷颗粒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与聚乙烯蜡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耐高温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配方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基料、导电填料、无机填料、阻燃剂、分散剂混合均匀,获得预混原料;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得到由耐高温高电压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高温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有益效果在于:以高分子聚合物基料、导电填料为主要原料,加入阻燃剂、分散剂使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且各种原料的相容程度增加;各种材料使用纳米级颗粒使导电性能提升至较高程度,有利于使用,以及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的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律正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律正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5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