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形布局的管壳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5515.5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0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魏民;朱玉熙;于耀;刘磊;孙晨;邱燕;冷学礼;张冠敏;柏超;田茂诚;张井志;王逸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9/24;F28F2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健康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布局 管壳 换热器 | ||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壳体是横截面为圆形壳体,壳体中设置多个换热部件,其中一个设置在壳体的中心,成为中心换热部件,其它的围绕壳体的中心分布,成为外围换热部件。通过如此结构设计,可以使得壳体内流体充分达到振动目的,提高换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效率高的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是和青岛科技大学进行合作研发的项目,涉及换热器除垢,在青岛科技大学研发的基础上(申请号2019101874848)将其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的新的发明。
管壳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冷、核能和动力等工业,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为了降低能耗,工业生产中对换热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对换热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十年来,虽然紧凑式换热器(板式、板翅式、压焊板式换热器等)、热管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其仍占据产量和用量的统治地位,据相关统计,目前工业装置中管壳式换热器的用量仍占全部换热器用量的70%左右。
管壳式换热器结垢后,采取常规的蒸汽清扫、反冲洗等方式对换热器进行清洗,生产实践证明,效果不是很好。只能将换热器的封头拆卸下来,采用物理清理的方式,但采取该种方式进行清洗,操作复杂、耗时长,人力、物力投资较大,对连续化的工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
利用流体诱导传热元件振动实现强化换热是被动强化换热的一种形式,可将换热器内对流体振动诱导的严格防止转变为对振动的有效利用,使传动元件在低流速下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幅度的提高,并利用振动抑制传热元件表面污垢,减低污垢热阻,实现复合强化传热。
在应用中发现,持续性的加热会导致内部流体形成稳定性,即流体不在流动或者流动性很少,或者流量稳定,导致换热管振动性能大大减弱,从而影响换热管的除垢以及加热的效率。因此需要对上述换热器进行改进。
同时在应用中发现,通过调整相应的结构参数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因此需要对上述换热器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管壳式换热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式结构的电加热管壳式换热器。该管壳式换热器能够实现换热管周期性的频繁性的振动,提高了加热效率,从而实现很好的除垢以及加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管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包括下管箱、上管箱和换热管,换热管与下管箱和上管箱相连通,形成加热流体封闭循环,所述下管箱、上管箱的两端设置在管板的开孔中,电加热器设置在下管箱内;下管箱内填充相变流体;换热管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换热管包括多根圆弧形的管束,多根圆弧形的管束的中心线为以下管箱为同心圆的圆弧,相邻管束的端部连通,从而使得管束的端部形成管束自由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横截面为圆形壳体,壳体中设置多个换热部件,其中一个设置在壳体的中心,成为中心换热部件,其它的围绕壳体的中心分布,成为外围换热部件。
作为优选,单个外围换热部件的加热功率小于中心换热部件的加热功率。
作为优选、壳体两端分别设置管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包括下管箱、上管箱和换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55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