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臭氧催化氧化多级循环反应连续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6087.8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2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任晓东;尹献孔;李广慈;李学兵;王忠;李双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催化氧化 臭氧 自动化生产 多级循环 连续工艺 反应器 工艺过程要求 文丘里喷射器 氧化剂 反应器串联 鼓泡反应器 连续反应器 臭氧工艺 臭氧消耗 多级反应 多级利用 工艺反应 核心设备 化学氧化 节省设备 领域应用 设置方式 水质处理 循环通过 出料泵 进料泵 连续化 喷射式 引风机 制系统 自调控 单台 相等 仪表 | ||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多级循环反应连续工艺方法,适合于以臭氧做氧化剂的化学氧化及水质处理领域应用。该工艺方法具有臭氧循环接触多级利用以及强化工艺反应的功能,克服了目前臭氧工艺中鼓泡反应器效能低、设备尺寸大、不适合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等不足,在满足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的同时,能起到降低臭氧消耗和节省设备投入的功效。本工艺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喷射式非均相等温连续反应器为核心设备,与进料泵、出料泵、引风机以及多个仪表自调控制系统共同组成。根据不同的工艺过程要求,有单台或多台反应器设置方式。臭氧的循环通过反应器中的文丘里喷射器实现,多级反应通过多台反应器串联运行形式实现。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多级循环反应连续工艺方法,适合于以臭氧做氧化剂的化学氧化及水质处理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在废矿物油氧化法再生及污水氧化法处理工艺生产过程中,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背景
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其作用受到了新的关注,在规模化的工业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臭氧是仅次于氟的强氧化剂,反应活化能很低,与很多物质的反应一般不需要引发条件,在常态下即可进行。
臭氧是不稳定的气体,很容易分解转变为氧气。常温下空气中臭氧的半衰期约20~50分钟,在水中约半小时,超过50℃时,分解速度大为加快。
工业规模的臭氧,以精滤后的纯氧或空气为原料,应用专门的设备,在高压放电条件下进行制备,受生产技术条件限制,氧气到臭氧的转化率不高,产品的浓度通常只能达到10%左右。
臭氧难以提纯和储存,只能随时制取随时使用。
臭氧反应后的尾气基本是高浓度的氧气,但回收净化的难度大,不做回收利用,因此工业规模臭氧制备的原料成本比较高。
工业产品臭氧的压力一般不超过0.1MPa,且难于升压,故工艺过程基本都在常压下进行。
1体积的水能溶解1.494体积的臭氧,但由于产品臭氧的浓度有限,臭氧分压在总压当中占比不高,故实际工艺使用中,臭氧属于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臭氧对人的呼吸系统有危害作用,根据相关的工业卫生标准,环境臭氧浓度不应超出0.15ppm,对于高于此值的含臭氧尾气,排放时须做环保消除处理。
臭氧对常规金属材料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很多有机材料在臭氧氛围下也会老化失效,因此工业臭氧设备制造材料往往有着较高的价格。
工业生产中,臭氧氧化的目标反应物多是水相状态,故工程实例上臭氧氧化反应是非均相特征。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关联较大,大部分的反应是二级不可逆反应,其过程有受扩散控制的瞬时和快速反应,也有受反应控制的中速和慢速反应;有臭氧与目标物的直接氧化反应,也有臭氧溶解于水相后,分解形成羟基自由基,再由羟基自由基参与的间接氧化反应。直接氧化一般时间短、速度快,间接氧化反应则时间长、程度深。羟基自由基的氧化性强于臭氧,其产生一般需要在催化条件下进行。羟基自由基的催化剂有液相与固相形态的多种物质。
臭氧与目标反应物的氧化是放热反应,为了避免臭氧的热分解,防止水相物料的汽化,需采用等温反应器。水质处理工艺中,反应物的浓度一般比较低,工艺过程的温升可以忽略,但高浓度的化学氧化工艺则需要考虑冷却降温问题。
臭氧氧化生产工艺分连续方法和间歇方法。连续工艺方法生产过程操作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适合大规模生产,但设备的容积效率差,对应的设备投资大,若要在设备投资上节省,就得在生产物料的利用率或动力消耗的控制上相应放宽一些;间歇工艺方法生产过程的优劣正好与连续工艺方法相反,但在克服了连续工艺方法不足的同时,最大的制约性在于只适合于小规模的人工操作,而不适用于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60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