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水稻耐旱性的液体肥料及其施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6367.9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6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曹小闯;金千瑜;朱练峰;张均华;朱春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5/2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吴倩;龚建蓉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水稻 耐旱性 液体 肥料 及其 施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水稻耐旱性的液体肥料及其施用方法,按重量份计,包括:氮肥以N计35‑50份、磷肥以P2O5计60‑80份、钾肥以K2O计40‑60份、可溶性硅10‑20份、硝化抑制剂2‑5份、水800‑1000份。本发明的液体肥料制备和施用方法简单、能耗低、易操作,能有效解决当前水稻用肥料中水氮互作及水氮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以充分发挥水肥的协同效应,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能显著增强节肥、节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水稻耐旱性的液体肥料及其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水分和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两个重要因子,尤其在干旱、半干 旱地区,氮素供应不足不仅不会充分发挥水分的增产作用,水分供应不协调也会造成氮素资 源浪费,还会引起硝态氮的淋失,造成地下水污染。当前,我国水稻生产中存在氮肥施用过 量、氮肥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且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加剧水、氮矛盾。
探索兼顾提升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适宜栽培途径一直是近年来作物栽培学、土壤 学和植物营养学领域的热点课题。适宜的水氮互作模式,如干湿交替灌溉、起垄栽培和好氧 灌溉等可通过耦合氮肥管理调控根际氮形态(NO3-、NH4+)和微生物群落,协调同化物转运和分 配,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与此同时,水分、氮素及其互作对农作物氮素的吸收、利 用以及品质和生理性状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然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联系不够紧密, 当前基于适宜水氮互作提高水稻耐旱性的相关物化产品开发相对滞后。
因此,提供一种能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的新型肥料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提高水稻耐旱性的液体肥料及其施用方 法,能有效解决当前水稻用肥料中水氮互作及水氮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以充分发挥水肥的 协同效应。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水稻耐旱性的液体肥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氮肥以N计35-50 份、磷肥以P2O5计60-80份、钾肥以K2O计40-60份、可溶性硅10-20份、硝化抑制剂2-5份、水800-1000份。
优选的,所述氮肥为硫酸铵、磷酸一铵、氯化铵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磷肥 为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钾肥为氯化钾、磷酸二氢钾中的一 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硫酸铵以N计为10-35份;氯化铵以N计为24-25份;所述磷酸一铵以N计为1.5-2份、以P2O5计为8.5-10份;所述磷酸二氢钾以P2O5计为60-62份、 以K2O计为38-41份;所述氯化钾以K2O计为15-18份。
优选的,所述可溶性硅包括硅酸钠。
优选的,所述硝化抑制剂为2-氯-6-(三氯甲基)吡啶、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双氰胺 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液体肥料的施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水稻种植区域按照5.5-6.5kg/亩基施纯量氮肥、2.5-3.5kg/亩基施纯量磷肥以 及3.5-4.5kg/亩基施纯量钾肥;
S2、按照40-50L/亩于水稻分蘖盛期冲施1次上述液体肥料;按照20-25L/亩于水稻抽穗 期冲施1次上述液体肥料;以及按照20-25L/亩于水稻灌浆期冲施1次上述液体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63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控缓释氮肥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寒抗旱的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