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岔曲线尖轨的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6864.9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0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彬;李勇;张永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圣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7/00 | 分类号: | E01B7/00;E01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235025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岔 曲线 组合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道岔曲线尖轨的组合结构,包括第一道岔座、第二道岔座以及锁紧螺栓;所述第一道岔座的上表面设置为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二道岔座上设置有第三导轨,所述锁紧螺栓贯穿第一道岔座上的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的螺纹孔与第二道岔座上的第三导轨的螺纹孔连接,使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三导轨的弧形状结构部分配合连接。整个装置通过将第三导轨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相互配合,列车的车轮在第三导轨的直线端转向第三导轨的弯曲端,然后再继续前行至由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相交的中部位置,随后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另一端驶出,避免列车车轮在导轨上发生脱离导轨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岔曲线尖轨的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岔曲线尖轨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科技、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道岔属于轨道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也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有了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道岔在铁路线路上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轨道列车在转向时,需要在直行的导轨侧边设置道岔,列车行驶至道岔部位时,在道岔尖轨的牵引作用下,从原先的轨道上直接滑行至道岔尖轨所牵引的轨道上,但是道岔尖轨一般设置于导轨之间存在间隙,使得轨道列车在交错行驶的过渡过程中,车轮在通过辙叉时,从两根翼轨的最窄处到辙叉心的最尖端之间有一段空隙,车轮通过此处时,有可能因走错辙叉槽而引起脱轨。所以一般在辙叉位置设置护轨,其目的是要强制引导车轮的运行方向。尽管如此,这个有害空间存在限制了列车通过道岔的速度,对开行高速列车十分不利,并且存在颠簸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岔曲线尖轨的组合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道岔曲线尖轨的组合结构,包括第一道岔座、第二道岔座以及锁紧螺栓;
所述第一道岔座整体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道岔座的上表面设置为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的中部在第一道岔座的上表面相交,两端部为分叉结构,所述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的截面为向外侧突出的半工字型结构,且半工字型导轨的内侧面设置为光面结构;
所述第二道岔座整体为直板结构,并在所述第二道岔座上设置有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为两个部分,其中位于第二道岔座上表面接触部位设置为直线状结构,且该直线状的第三导轨的截面为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三导轨伸出第二道岔座以外的部分为弧形状结构,且该弧形状的第三导轨的截面为半工字型结构;
所述锁紧螺栓贯穿第一道岔座上的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的螺纹孔与第二道岔座上的第三导轨的螺纹孔连接,使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三导轨的弧形状结构部分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的内侧弯曲弧度与所述第二道岔座上的第三导轨的弧形状结构的弯曲弧度相同,并使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三导轨配合成型的截面形成完整的工字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螺栓包括锁紧螺柱、锁紧套环,所述锁紧螺柱的后端部为圆台状凸起,前端部设置为圆柱状结构,并在所述锁紧螺柱的下部圆柱状结构的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锁紧套环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锁紧螺柱通过外螺纹与锁紧套环的内螺纹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套环所在的套环壁的两端部设置有若干组整列分布的槽口,所述锁紧螺柱伸入到锁紧套环内,且所述锁紧螺柱的圆台状凸起的前端部边沿口径大于锁紧套环的开孔口径。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套环所在的中部设置有锁环,所述锁环的外壁与所述锁紧套环为同心连接且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锁环的内壁与所述所述锁紧螺柱的圆柱状前端部挤压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圣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圣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6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