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煤矿灌浆的注浆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7361.3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7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袁磊飞;吴彦朋;宋锁勤;郭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同道泥砼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陈佳丽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国(河南)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煤矿 灌浆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煤矿灌浆的注浆材料,按照重量含量包括:铝土尾矿干料84%~85%,水泥15~16%,固化稳定剂每立方总干料用0.8~1.2公斤,水按照制成的注浆材料比重为1.15‑1.18计量加入;固化稳定剂按照重量含量包括20%A材料、20%B材料和60%C材料,A材料是由聚醚分散于软水中制成液体,B材料是将硫酸锰、硫酸亚铁加入软水中制成液体;C材料为乙烯‑乙酸乙烯脂聚合物。本发明利用废弃的铝土尾矿取代黄土,不仅节约了堆放铝土尾矿的占地面积,废物利用,而且简化了注浆材料的制作工序,成本低,同时还延长了注浆材料在水中的悬浮时间,增强了固结强度,环保高效,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建设领域,具体是一种变废为宝注浆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煤矿注浆材料是用75%的黄土和25%的水泥为配比,先将黄土过筛去除土中杂草、树根、石块,然后加入水进行搅拌,继续过筛,再加入水泥进行搅拌,制成注浆材料,最后注入矿内,使其慢慢渗入矿内缝隙,通过固结防止和减少地下水和瓦斯的渗出。
这种传统的注浆材料存在很多缺点,主要是:1、浆料的悬浮时间太短,一个多小时就全部沉淀完毕,对细小缝隙无法渗透下去,只能在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沉淀物,达不到预期的固结作用。2、乱挖泥土严重违反国家和环保政策,因而很多企业偷偷挖,偷偷运。3、泥土处理的二次筛选造成成本加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注浆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亟待用新的材料加以进一步改进。因而如何能创设一种变废为宝新型的注浆材料,实属当前重要的研发课题,亦成为当前世界急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废为宝用于煤矿灌浆的注浆材料,该注浆材料利用废弃的铝土尾矿取代黄土,延长了注浆材料在水中的悬浮时间,增强了固结强度,环保高效,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浆材料,按照重量含量包括:铝土尾矿干料84%~85%,水泥15~16%,固化稳定剂每立方总干料用0.8~1.2公斤,水按照制成的注浆材料比重为1.15-1.18计量加入;所述的总干料包括铝土尾矿干料和水泥;
所述的固化稳定剂按照重量含量包括20%A材料、20%B材料和60%C材料,A材料是将聚醚分散于软水中制成液体,A材料中聚醚、软水的配比按照重量含量依次为:10%~12%、软水88%~90%;B材料是将硫酸锰、硫酸亚铁加入软水中制成液体,B材料中硫酸锰、硫酸亚铁、软水的配比按照重量含量依次为:1%~2%、3%~5%、96%~93%;所述C材料为乙烯-乙酸乙烯脂聚合物;所述的固化稳定剂是将A材料、B材料和C材料按照重量含量配比投入反应釜中在常温下混合而得。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注浆材料,可以用于煤矿灌浆。
进一步,用于灌浆的方法为:先将水注入拌合池,再加入固化稳定剂,固化稳定剂的用量为每立方总干料用0.8~1.2公斤,搅拌,然后按比例倒入铝土尾矿干料进行拌合;再按比例倒入水泥拌合;最后灌注;所述的总干料包括铝土尾矿干料和水泥。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固化稳定剂,按照重量含量包括20%A材料、20%B材料和60%C材料,所述A材料是将聚醚分散于软水中制成液体,A材料中聚醚、软水的配比按照重量含量依次为:10%~12%、软水88%~90%;所述B材料是将硫酸锰、硫酸亚铁加入软水中制成液体,B材料中硫酸锰、硫酸亚铁、软水的配比按照重量含量依次为:1%~2%、3%~5%、96%~93%;所述C材料为乙烯-乙酸乙烯脂聚合物;
所述A材料、B材料和C材料按照重量含量配比投入反应釜中在常温下通过混合得到所述的固化稳定剂。
进一步,所述B材料是按照重量含量的配比将硫酸锰、硫酸亚铁、软水投料到反应釜中于40~60℃反应10-30min制成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同道泥砼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同道泥砼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73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