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在制备促海马神经发生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8335.2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3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孙翀;李葆明;马朝林;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P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胡群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氧基 羟基 海马 化学结构式 神经干细胞 临床治疗 神经发生 医药用途 抑郁症 瓜子金 制备 化合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的医药用途。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是瓜子金成分之一,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式1所示。实验结果显示该化合具有增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数目的作用,可为其用于临床治疗抑郁症和提供实验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在制备促海马神经发生和/或预防和/或治疗海马神经干细胞损伤或凋亡导致的病理学特征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全球第四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第一大疾病,大约有3.5亿人患病。世卫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总人口的3%-5%,在2009预估有6100万患者,现在有可能接近一亿患者,是世界抑郁症患者最多的国家。同时抑郁症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后需终生服药。因此,抑郁症药物负担将成为中国疾病负担位居第一的疾病。尽管有许多抗抑郁类药物,但由于强烈的副作用或者药效很差,这些药对于大约30%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治疗效果。因此在现有抗抑郁药物基础上,需要寻找新的药物。
抑郁症是一种致病机制复杂的多因素疾病,现有研究表明,海马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和抑郁症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维系海马功能是重要的改善抑郁行为和病理生理学的关键脑区。海马神经发生和维系海马的功能密切相关。抑郁症患者中海马神经发生异常,而抗抑郁药物都具有显著的增加海马神经发生,在啮齿类的动物中,如果消除海马神经发生,抗抑郁药物的抗抑郁效果消失。这显示海马神经发生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必不可少,因此具有显著的促海马神经发生的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抑郁作用。
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6-hydroxy-1,2,3,7-tetramethoxyxanthone)是从瓜子金中提取的一种呫吨酮类化合物。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具有显著的促神经发生,深入研究后,进一步发现其可上调ERK1/2和BCL2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激活,降低新生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增加新生神经干细胞成熟,增加成年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抑郁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在制备促海马神经发生的药物中的新用途,该化合物具有促神经发生作用,可以用作促神经发生剂以及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海马神经干细胞损伤或凋亡导致的病理学特征疾病,尤其是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为预防和/或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选择途径。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在制备促海马神经发生的药物中的应用,将结构式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制备促海马神经发生和/或预防和/或治疗海马神经干细胞损伤或凋亡导致的病理学特征疾病的药物的有效成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在制备促海马神经发生的药物中的应用,将结构式如式I所示化合物的药用盐形式的化合物作为制备促海马神经发生和/或预防和/或治疗海马神经干细胞损伤或凋亡导致的病理学特征疾病的药物的有效成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在制备促海马神经发生的药物中的应用,是将以有效量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为活性成分,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制成药剂学上任意一种剂型的并用于促海马神经发生和/或预防和/或治疗海马神经干细胞损伤或凋亡导致的病理学特征疾病的的药物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6-羟基-1,2,3,7-四甲氧基呫吨酮在制各促神经发生的药物中的应用中,所述促海马神经发生和/或海马神经干细胞损伤或凋亡导致的病理学特征疾病为抑郁症。
本发明的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83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