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术中无菌区至有菌区的衔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9585.8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4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子征;邓国英;郭雅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10 | 分类号: | A61G1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2009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棒 子单元 无菌区 菌区 衔接装置 机械技术领域 可拆卸连接 一次使用 仪器设备 轴向排布 手术台 后端部 可拆卸 触碰 旋钮 丢弃 拆除 | ||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一种术中无菌区至有菌区的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料棒,所述塑料棒包括至少三个轴向排布的子单元,至少三个子单元中相邻的子单元可拆卸连接;所有子单元的前端开设有一用于插入旋钮的卡槽;所述塑料棒的后端部为用于手持的手持部。本专利通过塑料棒的可拆卸,当最前端的子单元进行触碰有菌区的仪器设备后,将其拆除,丢弃后,将剩下的塑料棒摆放在无菌区的手术台,以备下一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手术室内的使用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需要满足无菌要求,而在手术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手术室内有菌区域的仪器进行参数的调整。目前手术中,一旦需要进行对有菌区域的仪器进行参数的调整,只能由台下的巡回护士完成,然而,巡回护士,常因客观条件,不在身边。
目前缺乏一种在手术台上的医生、护士可以直接操作有菌区域的仪器的衔接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术中无菌区至有菌区的衔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术中无菌区至有菌区的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料棒,所述塑料棒包括至少三个轴向排布的子单元,至少三个子单元中相邻的子单元可拆卸连接;
所有子单元的前端开设有一用于插入旋钮的卡槽;
所述塑料棒的后端部为用于手持的手持部。
本专利通过塑料棒的可拆卸,当最前端的子单元进行触碰有菌区的仪器设备后,将其拆除,丢弃后,将剩下的塑料棒摆放在无菌区的手术台,以备下一次使用。
通过子单元的前端可以实现对按钮的触碰,通过卡槽可以实现对旋钮的旋转驱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至少三个子单元中相邻的子单元通过至少两个连接筋相连。
进而通过一手手握在手持部,另外一只手手握止血钳后,通过止血钳夹持住最前端的子单元的后端无菌部位,将最前端的子单元从塑料棒上掰除。由于目前医用仪器的旋钮需要旋转时不需要很大的力,塑料棒的前端的卡槽插入旋钮后,通过塑料棒的转动进而带动旋钮的转动,且转动过程中,并不会导致相邻子单元的断裂。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至少三个子单元中相邻的子单元通过相互匹配的突起与凹槽卡接。
便于实现相邻子单元的拆除。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子单元的前端延伸出两个左右设置且向前延伸的延伸片,两个延伸片的间隙从前至后递减,两个延伸片的前端的内侧设有突起;
所述子单元的前端上下两侧分别连接有两个上下设置的辅助延伸部,延伸片以及辅助延伸部围成用于插接另一个子单元的后端的插槽,位于后方的子单元的两个辅助延伸部夹持位于前方的子单元的后端的上下两侧;
所述子单元后端外壁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所述突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子单元处于凹槽后方的区域左右两侧的宽度从前至后逐渐递减。
便于实现相邻子单元通过突起与凹槽卡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至少三个子单元中相邻的子单元螺纹连接。
便于实现相邻子单元的拆除。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子单元包括柱状体以及两个向前延伸的延伸片,所述柱状体的前端与延伸片的后端相连,两个延伸片的间隙从前至后递减,以两个延伸片的间隙为所述插槽。
便于将两个延伸片分别与旋钮两个相对向外延伸的凸台相抵,进而实现对旋钮的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未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95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