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括通透装置的钢结构屋顶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9606.6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6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东 |
主分类号: | E04D13/14 | 分类号: | E04D13/14;E04D13/16;E04D13/17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 31319 | 代理人: | 毛海燕 |
地址: | 2640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面 通透 钢结构 防水面 屋顶彩钢板 屋顶 防水材料 漏水隐患 翻起 钢结构屋面 防水特性 费用降低 通透框架 装置固定 彩钢板 衔接处 顶面 覆盖 竖直 防水 翻开 概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屋顶通透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安装方法包括:在屋顶彩钢板上开切口;沿切口翻开屋面,将切口形成钢结构屋面翻起,形成只有连接处有漏水隐患的屋面孔以及屋面一体防水面;将通透装置固定在屋面孔中,将所述的竖直翻起的彩钢板面的上部固定到通透装置的顶面用防水材料覆盖所述通透装置、屋面一体防水面以及屋面之间的衔接处。根据本发明的包括通透装置的钢结构屋顶包括,具有切口的屋面,以及打开屋面切口后形成屋面一体防水面和屋面孔,以及屋面孔中的通透框架,防水材料覆盖缝隙。本发明实现了利用钢结构屋顶彩钢板的本身及其一体的防水特性,令通透装置的漏水隐患概率和防水费用降低50%以上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结构屋顶的通透装置安装方法以及包括通透装置的钢结构屋顶。
背景技术
当需要在钢结构建筑顶层安装通风和/或透光的系统时,必须在现有钢结构屋顶上开孔洞,并在孔洞上安装通透装置,使得在保持屋顶防风挡雨基本功能的同时,实现透光和/或通风的功能。这样的屋顶通透装置通常包括具有通透结构,然后在通透结构内安装通风或通光管道设备,令管道设备或新风、阳光等可以通过通透结构进入具有钢结构屋顶的建筑内。
图1为一个典型的安装在钢结构屋顶的通透装置。如图1中所示,一个上下两端开口的长方体通透装置1被安装在一个钢结构屋面2上,通透装置1内部含有一个竖直的通透空间5,一个透明的采光罩6被扣在了通透装置1的朝向天空的开口端,从而允许室外的阳光透过采光罩6和通透空间5进入钢结构建筑内。在通透装置1和钢结构屋面2交接的缝隙16上,覆盖了一周闭合的防水材料4,从而防止外部雨水通过屋顶的通孔或缝隙进入室内。
该现有技术中在通透装置和屋顶的交接处使用防水材料,通过覆盖孔洞边缘的方式来阻止外部雨水通过屋顶的通孔或者缝隙进入室内。但是由于全部依赖于防水材料对于接缝处的覆盖力,通透装置和屋顶之间的防水和稳定性都受到防水材料使用寿命的限制。该通透装置结构单纯地依赖防水材料,无法满足建筑对于屋顶气密性、水密性和抗风压性的不同要求。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采用防水材料与螺丝或铆钉结合的钢结构屋顶的通透装置的防水方案。在该现有技术中,通透装置的设置基本与图1相同,区别在于如在图2展示的现有技术中,防水材料通过一系列长度和直径不同的自攻螺丝 12固定在通透装置1和屋面板2上。用于加固的螺丝12增加了通透装置的抗风压性,但是也是由于螺丝的增加,该方案对防水材料的质量和成分有特殊要求,在该现有技术中的防水材料需要由金属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有机防水材料复合组成;其中金属部分被镶嵌在EPDM材料中。该方案中,对于孔洞边缘仍然需要全部依靠防水材料的覆盖来防水,通透装置和屋顶之间的防水受到防水材料使用寿命的限制。该通透装置结构单纯地依赖防水材料,无法满足建筑对于屋顶气密性、水密性的不同要求。对防水材料的金属成分要求使成本上升,施工受限,而且安装也较为复杂。
因此,需要提供更加便利、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及装置,来满足建筑对于安装通透装置中气密性、水密性和抗风压性的不同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屋顶通透装置的安装方法以及一种包括通透装置的钢结构屋顶,提高了通透装置的气密性、水密性和抗风压性,更加便利、有效和经济。
根据本发明的钢结构屋顶通透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钢结构屋面上开切口;
步骤二、将屋面开口打开,形成竖起的屋面一体防水面;
屋面一体防水面使防水面与屋面形成一体,与屋面无缝隙的发明构思使得屋面一体防水面区域不存在气密性和水密性问题,因为该防水面,既由屋面形成,又是通透装置的一部分,同时一体的结构稳定性增强,也保证了在室外自然环境下的抗风压性。
步骤三、将通透装置固定在屋顶的钢结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东,未经张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96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屋顶环保节能型建筑给排水系统
- 下一篇:MAXU楼梯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