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2250.1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5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骏达;高旭;吴俊鸿;王现林;高智强;夏增强;刘江驰;程诗;杨俊涛;吴梦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40 | 分类号: | F24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谭玲玲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结构 夹持装置 磁体部 导体部 空调室外机 夹持主体 阻尼器 可移动地设置 管路部件 减振效果 容纳腔体 预定位置 容纳腔 体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减振结构包括: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用于安装在管路部件的预定位置上,夹持装置包括夹持主体;阻尼器,设置在夹持主体上,阻尼器包括外壳、导体部和磁体部,外壳具有容纳腔体,导体部和磁体部均设置在容纳腔体内,磁体部和导体部相对可移动地设置。本发明的减振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外机部件中,压缩机为主要的噪声振动激励源,而管路为其振动的主要传播途径,故在对空调外机的减振降噪优化过程中,管路的减振设计是需要被重点考虑的。
目前,对空调外机管路减振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包覆阻尼块、利用橡胶块改变管路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免引起共振、优化设计管路的刚度从而利用管路结构自身的柔性消耗能量。
然而,这些被动的减振降噪技术都是为了减少管路振动而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消除;并且,还存在适用频带较窄,鲁棒性差,且规格较大,不易装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包括: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用于安装在管路部件的预定位置上,夹持装置包括夹持主体;阻尼器,设置在夹持主体上,阻尼器包括外壳、导体部和磁体部,外壳具有容纳腔体,导体部和磁体部均设置在容纳腔体内,磁体部和导体部相对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导体部为环形板,磁体部设置在导体部内且相对导体部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容纳腔体呈圆柱形,环形板的外壁与容纳腔体的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容纳腔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阻尼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相对设置在磁体部的两端且均与磁体部相抵接,第一弹性件远离磁体部的一端与第一腔壁相抵接,第二弹性件远离磁体部的一端与第二腔壁相抵接。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夹持主体沿第一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夹持主体上开设有卡设腔体,卡设腔体由第一端面朝向第二端面延伸,以在第一端面上形成第一开口;沿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卡设腔体由夹持主体的第一侧壁朝向夹持主体的中心延伸,以在第一侧壁上形成第二开口,以使阻尼器的至少部分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卡设在卡设腔体内。
进一步地,卡设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远离夹持主体的中心的一端;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容纳腔体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第一壳体与第一腔体相配适,第一壳体卡设在第一腔体内;第二壳体与第二腔体相配适,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卡设在第二腔体内。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和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均为圆柱形。
进一步地,夹持主体具有安装孔,夹持装置通过安装孔套设在管路部件上。
进一步地,夹持装置还包括阻尼环,阻尼环设置在安装孔内,阻尼环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夹持主体沿第一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夹持主体具有调节间隙,调节间隙由夹持主体的第一端面延伸至第二端面,且沿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调节间隙由夹持主体的第一侧壁延伸至安装孔;其中,调节间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凸出部,第二壁面上设置有凹陷部,凸出部上开设有卡槽,凹陷部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配适的卡设部,卡设部卡设在卡槽内。
进一步地,凸出部的外表面与夹持主体的外表面相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2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空调
- 下一篇:多联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