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相变冷媒传递LNG冷能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2369.9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4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东;曾志伟;丁力;梁东;严万波;蔡振培;徐天宇;丁际昭;陈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佛山市寰晟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莱仑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7/00 | 分类号: | F25B27/00;F25B13/00;F25B4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相变 冷媒 传递 lng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相变冷媒传递LNG冷能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并联在原管路的LNG冷能传递系统、PLC,所述LNG冷能传递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复热器、四通阀、压缩机等,所述第一调节阀一端连接原管路的增压泵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冷媒接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冷媒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二调节阀、复热器、调压计量器输入端;第二换热器的两热媒接口分别连接四通阀的一个接口和膨胀阀,所述四通阀的另外三个接口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压缩机的输入口和输处口。本发明简单易实施、换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以使用该工艺扩大LNG冷能利用的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冷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相变冷媒传递LNG冷能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LNG(液化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是天然气贮存和运输的主要形式,密度为气态天然气的625倍,极大的减少了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成本。目前我国已投运的大型LNG接收站有14座,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对LNG的需求量将达到4600万吨。低温LNG(-162℃)在气化为常温气体是会释放出约830MJ/t的冷能,将其用于发电可转化为约200kW·h的电能,可见冷能回收利用的经济和节能效益是巨大的。现在LNG冷能回收方法主要有冷能发电、空气分离、制备液体二氧化碳和干冰、制冰及冷库制冷等。
相变冷媒是一种在换热降温过程中自身发生物态变化的制冷剂,相变过程中冷媒的潜热得到充分利用,对冷量吸收能力增强,对应的可以减少冷媒使用量及冷媒循环所需要的费用。热虹吸式换热器是一种自循环式换热器,进入换热器的气体由于降温而液化,导致换热器内部压力降低,入口处气体不断被“虹吸”入换热器,不需要外加输送泵就可以不断循环。
中国专利CN107940897A、CN107940893A和CN108005739A分别公开了三种LNG冷能梯级利用的方法,都提出对LNG的冷能进行三步转移,首先用LNG冷能进行液化分离空气或轻烃回收或冷能发电,再进行油气伴生气凝液回收或制取液化CO2及干冰或低温粉碎废旧橡胶,最后进行仓库制冷或海水淡化。其中的冷媒在循环过程中均需要外加泵提供动力,消耗大量电能。
中国专利CN106288650A公开了一种常温氮气回收冷能工艺,其中LNG分两路进入LNG冷箱,一路进入换热器与常温氮气换热,对氮气进行初步冷却;另一路进入闪蒸罐进行闪蒸,通过闪蒸罐的LNG分成气相和液相,液相LNG降温至深冷与氮气换热,使氮气液化。其中利用沸点很低的氮气作为冷媒,需要使用闪蒸罐进行闪蒸,只能使氮气部分液化,还增加设备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面提出的和目前已有的LNG冷能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相变冷媒传递LNG冷能的装置及方法,在保证一级相变冷媒正常液化的同时,解决了因一级相变冷媒过冷导致的冻堵,具有冷能传递系统简单易实施、换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以使用该工艺扩大LNG冷能利用的范围。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相变冷媒传递LNG冷能的装置,包括并联在原管路的LNG冷能传递系统、PLC,
所述并联在原管路的LNG冷能传递系统,包括:
第一换热器、膨胀阀、设置有温压变送器的第二换热器、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复热器、四通阀、压缩机、第三调节阀,
所述第一调节阀一端连接原管路的增压泵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冷媒接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冷媒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二调节阀、复热器、原管路的调压计量器输入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热媒接口分别连接四通阀的一个接口和膨胀阀,所述膨胀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换热器的一冷媒接口,所述四通阀的另外三个接口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另一冷媒接口、压缩机的输入口、压缩机的输处口;所述第三调节阀连接于一级相变冷媒和压缩机输入口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两热媒接口依次连接二级冷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佛山市寰晟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莱仑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佛山市寰晟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莱仑特种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23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