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滚动轴承的微量精确润滑喷嘴及润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2809.0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9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闫柯;葛临风;朱永生;白云鹤;杨敏燕;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N7/12 | 分类号: | F16N7/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管 毛细 控制电路 压电元件 滚动轴承 润滑喷嘴 出油口 润滑油 喷出 变形 微量润滑液 定量润滑 方向相反 供油机构 环绕布置 外力作用 微量供油 可控 油滴 挤压 补充 恢复 | ||
一种面向滚动轴承的微量精确润滑喷嘴及润滑方法,柔性毛细油管与微小出油口相连接,在柔性毛细油管周围环绕布置有压电元件,压电元件与控制电路相连;利用控制电路控制压电元件,使其发生向柔性毛细油管方向的变形,使柔性毛细油管中的润滑油在外力作用下从微小出油口中排出,当完成一次微量润滑液滴的喷出后,利用控制电路控制压电元件,使其发生与柔性毛细油管方向相反的变形,使受挤压的柔性毛细油管恢复形状,从而带动供油机构中的润滑油在压力作用下补充进入柔性毛细油管中,为下一次润滑做准备;本发明通过控制电路,可以较精确控制喷出油滴的大小和频率,从而实现润滑的精确可控供给;具有微量供油、精确定量润滑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面向滚动轴承的微量精确润滑喷嘴及润滑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是机械设备转动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而滚动轴承作为轴承分类中的重要部分,其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工作环境、润滑情况、受载情况等。滚动轴承在运转时会发生大量的摩擦,因此润滑对滚动轴承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通常采用轴承工作时的温度作为轴承润滑效果的评判标准。
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包括油润滑以及脂润滑等。其中,常用的油润滑方式有油浴润滑、油气润滑、飞溅润滑等。其目的都是向轴承内部提供适量的润滑油,从而减少轴承中的摩擦,改善轴承的工作状态。经过研究表明,适量的润滑油才能对轴承的性能产生有益影响。
图1反映了滚动轴承工作时的温升与润滑油量的关系的曲线。图中横坐标反映油量,纵坐标表示温升。图中曲线可以分为四个区域。
区域一属于欠润滑区,其中,轴承温升随润滑油量增加而减小。此时所提供的润滑油小于轴承正常工作所需的润滑油,润滑不足,摩擦较大,导致轴承温升仍然较大。
区域二属于稳定润滑区域,其中,轴承温升较低且随润滑油量的变化较小。且此时存在一个最佳润滑点,轴承的温升在这个点达到最低,轴承工作性能最佳。
区域三属于过润滑区,其中,轴承温升随润滑油量的增加而增加。此时所提供润滑油大于轴承正常工作所需润滑油,多余的润滑油在轴承工作时发生摩擦,造成轴承工作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影响轴承性能。
由图1可以看出,轴承润滑时应尽量保证供油量处于区域二,尽可能接近于最佳润滑点。多余的润滑油不仅会浪费,同时也会导致轴承性能下降。这就对润滑油供油量的精确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工业应用中,常见的润滑方式是向滚动轴承内部喷射润滑油从而实现润滑,该方式主要包括润滑油、管道、喷嘴等结构。在已有的滚动轴承润滑研究中,大多只对供油压力、润滑油粘稠度、管道材料等进行研究,较少考虑喷嘴结构对于润滑效果的影响。中国专利CN2880268Y《低温微润滑射流喷嘴》在喷嘴结构上增加了冷却液流量调节阀以及测温仪,从而能够实现润滑油的微量、低温且温度可测的供给。中国专利CN104874496A《一种导流式油气润滑喷嘴》在油气润滑的喷嘴中增加了导流体的结构。原本呈环状喷出润滑油,能够在引流体的作用下呈点状喷出,从而实现润滑油滴的细化,提高润滑效率。
上述专利可以保证润滑油的微量供给,可以提高滚动轴承润滑效率,从而减少供油量。虽然上述专利对喷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但主要是改变了喷油的形式,供油时仍然存在供油量时盈时亏的情况,难以精确控制供油量,难以使其处于最佳供油点,也即不利于保证轴承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滚动轴承的微量精确润滑喷嘴及润滑方法,目的是实现润滑油的微量、定量、可控供给,提高滚动轴承润滑效果,保证润滑性能,同时也可减少油耗,避免浪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面向滚动轴承的微量精确润滑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润滑油的柔性毛细油管1,柔性毛细油管1与微小出油口2相连接,在柔性毛细油管1周围环绕布置有压电元件3,压电元件3与控制电路4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28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润滑脂缓释加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轧钢厂干油润滑升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