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用的热离子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瞬态热电特性分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283124.8 申请日: 2019-04-10
公开(公告)号: CN110060788B 公开(公告)日: 2020-08-25
发明(设计)人: 王成龙;代智文;陆恺霖;秋穗正;田文喜;苏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G21C17/00 分类号: G21C17/00
代理公司: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代理人: 何会侠
地址: 710049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通用 离子 空间 核反应堆 电源 瞬态 热电 特性 分析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通用的热离子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瞬态热电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用户需求确定热离子燃料元件结构与参数,确定热离子燃料元件各层结构的尺寸、燃料的功率分布和冷却剂的温度,根据需求划分径向与轴向节点数目;

步骤2:计算当前t时刻热离子空间核反应堆堆芯温度分布,利用步骤1得到的结构与参数分别建立关于热离子空间核反应堆堆芯的传热过程的非线性微分热平衡方程组;

通用的热离子空间核反应堆堆芯由热离子燃料元件和慢化剂基体构成,热离子燃料元件主要由燃料区域、裂变气体间隙、发射极、铯气层、接收极、氦气层、不锈钢内套管、冷却剂和不锈钢外套管构成;

首先采用考虑六组缓发中子的点堆模型动态方程来求解反应堆裂变功率;点堆模型同时考虑了缓发中子对裂变功率的影响以及燃料、冷却剂和结构部件的反应性反馈,因此是一个耦合的一阶微分方程组;同时因为反应性是时间相关变量,因此方程组为非线性的;点堆模型动态方程由公式(1)和公式(2)计算;

式中:

P(t)——t时刻反应堆裂变功率/W;

t——计算时间/s;

Λ——中子代时间/s;

β——总的有效缓发中子份额;

βi——第i组缓发中子份额;

λi——第i组缓发中子的衰变常数/s-1

Ci(t)——t时刻第i组缓发中子的浓度/m-3

nc——缓发中子组数;

ρ(t)——总的反应性/$;

反应堆的反应性会因堆外反应性引入或者堆内反应性反馈而改变;通过相应的机理模型或者经验关系式建立各部分反应性的求解模型;反应堆总的反应性由公式(3)计算;

ρ(t)=ρD(t)+∑ρi(t) 公式(3)

式中:

ρ(t)——总的反应性/$;

ρD(t)——控制转鼓和停堆转鼓引入的反应性/$;

ρi(t)——各材料反应性反馈/$;

在反应堆物理模型中考虑的反应性反馈包括:UO2燃料的多普勒效应、电极的温度反馈、慢化剂温度反馈以及反射层温度反馈;

燃料的多普勒反馈用以公式(4)来进行计算:

式中:

——燃料的多普勒反馈;

TU——燃料温度/K;

T0——参考温度/K;

发射极与接收极反应性反馈由公式(5)计算:

式中:

——发射极与接收极反应性反馈;

TE——发射极温度/K;

TC——接收极温度/K;

慢化剂反应性反馈系数由公式(6)计算:

——慢化剂反应性反馈;

TM——氢化锆慢化剂温度/K;

其中参数φ由公式(7)确定:

反射层反应性反馈系数由公式(8)计算:

式中:

——反射层反应性反馈;

TR——反射层温度/K;

控制转鼓反应性引入由公式(9)计算:

式中:

ρD——控制转鼓反应性引入;

θ——控制转鼓转动角度/度;

衰变功率主要包括中子俘获产物与裂变产物的放射性衰变,经过简化,得到衰变热,求解由公式(10)与公式(11)计算:

式中:

Pd(t)——t时刻反应堆衰变功率/W;

Hi(t)——t时刻第i组裂变产物的浓度/m-3

——第i组裂变产物的份额;

——第i组裂变产物的衰变常数/s-1

根据裂变功率与衰变功率的求解模型得到的堆芯总功率,根据燃料各控制体所占的功率份额添加到燃料控制体中作为内热源,用于堆芯热工水力求解模型中,由公式(12)计算;

式中:

QV——燃料控制体的体积内热源/W·m-3

P——反应堆总功率/W;

——燃料控制体释热率占反应堆总功率的份额;

V——燃料控制体的体积/m3

以上利用中子模型得到内热源,燃料区域热平衡方程由公式(13)计算:

式中:

ρU——燃料芯块的密度/kg·m-3

cU——燃料芯块的比热/J·kg-1·K-1

TU——燃料芯块的温度/K;

λU——燃料芯块的导热系数/W·m-1·K-1

r——燃料芯块的半径/m;

QV——燃料控制体的热源密度/W·m-3

发射极热平衡方程由公式(14)计算:

式中:

ρE——发射极的密度/kg·m-3

VE——发射极的体积/kg·m-3

cE——发射极的比热/J·kg-1·K-1

λG——裂变气体的导热系数/W·m-1·K-1

δG——裂变气体间隙宽度/m;

εUE——燃料与发射极表面的发射率;

εEC——发射极与接收极表面的发射率;

λU——燃料芯块的导热系数/W·m-1·K-1

ΠE——单位长度发射极外表面面积/m2

AE——发射极横截面面积/m2

λCs——铯蒸汽的导热系数/W·m-1·K-1

δCs——铯蒸汽气隙宽度/m;

φE——发射极电势;

φC——接收极电势;

e——电子电量;

σ——黑体辐射常数,5.67×10-8W·m-2·K-4

l——发射极与接收极长度;

χC——接收极功函数;

接收极热平衡方程由公式(15)计算:

式中:

ρC——接收极的密度/kg·m-3

VC——接收极的体积/kg·m-3

cC——接收极的比热/J·kg-1·K-1

AC——接收极横截面面积/m2

λHe——氦气的导热系数/W·m-1·K-1

δHe——氦气气隙宽度/m;

εIS——不锈钢内套管与接收极表面的发射率;k——玻尔兹曼常数;

不锈钢内套管热平衡方程由公式(16)计算:

式中:

ρSI——不锈钢内套管的密度/kg·m-3

cSI——不锈钢内套管的比热/J·kg-1·K-1

ΠC——单位长度接收极外表面面积/m2

εCS——接收极表面对不锈钢套管的发射率;

Tf——冷却剂的温度/K;

ΠSI——单位长度不锈钢外表面面积/m2

ASI——不锈钢内套管横截面面积/m2

hfI——冷却剂与内套管壁面换热系数/W·m-2·K-1

利用GEAR算法求解上述热离子空间核反应堆堆芯传热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得到电极的温度分布;

步骤3,计算t时刻堆芯电极的电势与电流分布,建立发射极与接收极的电势平衡的常微分方程组:

发射极电势平衡由公式(17)计算:

式中:

φE——发射极电势;

J——电流密度/A·cm-2

L——电极轴向长度/cm;

公式(17)边界条件由公式(18)与公式(19)给定:

式中:

Voutput——发射极输出电压/V;

RE1——发射极首端接线电阻/Ω;

RE2——发射极末端接线电阻/Ω;

接收极电势平衡由公式(20)计算:

式中:φC——接收极电势;

其中,公式(20)边界条件由公式(21)与公式(22)给定:

式中:

RC1——接收极首端接线电阻/Ω;

RC2——接收极末端接线电阻/Ω;

采用迭代法求解电势与电流分布,先假定电势分布,根据电势分布与温度分布得到电流分布,采用追赶法求解电极电势的常微分方程组,获得新的电势分布,作为迭代过程新的电势分布,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便获得电极的电势电流分布;

步骤4:根据已获得的电极的电势电流分布,热离子燃料元件串联的连接方式,热离子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堆芯的输出功率与输出电压为单根热离子燃料元件功率与电压加和,电流为一根热离子燃料元件电流;

步骤5:根据热离子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堆芯温度分布、电极电势电流分布,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循环计算直到达到终止时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31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