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裸眼3D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3487.1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4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曹诚英;蒋学兵;周纪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0/28 | 分类号: | G02B30/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23001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裸眼 显示 面板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裸眼3D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在2D显示面板出光侧设置电控光线折射部,并且电控光线折射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驱动电极层、介电弹性体材料层以及第二透明驱动电极层;其中,第一类透明驱动电极对应第一类像素单元,第二类透明驱动电极对应第二类像素单元。在对裸眼3D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时,可以通过对第二透明驱动电极层加载电压,以及对各第一类透明驱动电极和各第二类透明驱动电极加载与第二透明驱动电极层不同的电压,从而使介电弹性体材料层产生形变,以形成透镜结构,进而实现裸眼3D效果。与现有技术中的将光学透镜集合于显示面板前方相比,可以降低工艺制备难度,降低厚度以及降低计算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裸眼3D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3D显示技术可以让用户得到更好的感官体验。一般,传统的3D显示是通过佩戴特殊功能的眼镜,使到达左眼和右眼的光线不同,而实现3D效果。然而佩戴眼镜的不方便影响用户体验,从而出现了裸眼3D显示技术。目前,裸眼3D显示面板是将精确计算的光学透镜置于2D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来改变光线的方向。具体地,通过光学透镜将2D显示面板中由左眼像素单元发出的光通过光学透镜的折射全部进入左眼区域,使右眼像素单元发出的光通过光学透镜的折射全部进入右眼区域,从而达到左右眼收集不同光线以产生3D效果。但是将光学透镜集合于显示面板前方导致工艺较难,厚度较大且需要精确计算,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裸眼3D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降低工艺制备难度,降低厚度以及降低计算难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裸眼3D显示面板,包括:2D显示面板与位于所述2D显示面板出光侧的电控光线折射部;其中,所述2D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类像素单元和第二类像素单元;
所述电控光线折射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驱动电极层、介电弹性体材料层以及第二透明驱动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驱动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类透明驱动电极和第二类透明驱动电极;所述第一类透明驱动电极对应所述第一类像素单元,所述第二类透明驱动电极对应所述第二类像素单元。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驱动电极层位于所述介电弹性体材料层与所述2D显示面板之间,所述第二透明驱动电极层的材料包括柔性透明导电材料。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2D显示面板的静电屏蔽层复用为所述第一透明驱动电极层。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驱动电极层位于所述介电弹性体材料层与所述2D显示面板之间,所述第一透明驱动电极层的材料包括柔性透明导电材料。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2D显示面板的静电屏蔽层复用为所述第二透明驱动电极层。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一类透明驱动电极对应至少一个第一类像素单元,且所述第一类透明驱动电极在所述介电弹性体材料层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一类像素单元在所述介电弹性体材料层的正投影;和/或,
一个所述第二类透明驱动电极对应至少一个第二类像素单元,且所述第二类透明驱动电极在所述介电弹性体材料层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二类像素单元在所述介电弹性体材料层的正投影。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呈阵列排列;以相邻的M列像素单元为一个像素组;其中,M为偶数;
同一所述像素组内,第1列至第列像素单元为第一类像素单元,其余列像素单元为第二类像素单元。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像素组对应一个所述第一类透明驱动电极;所述第一类透明驱动电极在所述介电弹性体材料层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像素组内所有第一类像素单元在所述介电弹性体材料层的正投影;和/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3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