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孔口封闭孔内循环深沉部可溶岩注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3662.7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9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任跃勤;祝全兵;谢强;宋立平;杨军;聂美平;何其方;杨春灿;黄钞;孟繁盛;魏国武;李晨;邓向一;徐跃斌;周春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口 封闭 循环 深沉 溶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注浆加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孔口封闭孔内循环深沉部可溶岩注浆方法,以地面至地面以下27m为孔口段,采用注浆管自流注浆并养护至浆液凝固硬化;孔口段以下至设计孔底之间采用注浆管自上而下每间隔5m作为一个注浆段进行分段注浆;注浆过程中进行注浆控制和地表监控;封孔采用全孔置换注浆封孔法,即全孔注浆结束后,以高于孔口段及孔口段以下的浆液浓度的水泥浆置换孔内稀浆,直至孔口返浓浆结束。本发明通过孔口段以下分段注浆,使每个注浆段浆液向周边岩土内扩散量增大,提高了注浆孔周边岩土的整体稳定性,加固效果好,降低构筑物的沉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注浆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孔口封闭孔内循环深沉部可溶岩注浆方法。
背景技术
注浆止沉作为有效的治理方法,广泛应用于软弱介质充填层的灾害治理中,但是,受限于注浆工程的隐蔽性与被注介质的各向异性,浆液与被注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极其复杂,不同介质的注浆扩散形式差异性极大,需要采取针对性注浆措施。
现有的注浆加固方式采用一次性成孔注浆,浆液向周边岩土渗入量较小,加固效果差,构筑物沉降量较大。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孔口封闭孔内循环深沉部可溶岩注浆方法,通过孔口段以下分段注浆,使每个注浆段浆液向周边岩土内扩散量增大,提高了注浆孔周边岩土的整体稳定性,加固效果好,降低构筑物的沉降量。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孔口封闭孔内循环深沉部可溶岩注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孔口段注浆:地面至地面以下27m为孔口段,采用注浆管自流注浆,注浆压力为浆柱自重,至孔口冒出不含泥渣的原浆为止,养护至浆液凝固硬化;
S2、孔口段以下注浆:孔口段以下至设计孔底之间采用注浆管自上而下分段注浆,每个注浆段的钻孔深度与注浆段长度一致,第一段为孔口管底至地面以下32m,之后几段均为5m,每个注浆段注浆并养护至浆液凝固硬化后,再进行下一段造孔注浆,直至钻孔并注浆至孔底设计标高;每个注浆段根据各段设计压力及注浆时间进行注浆;
S3、注浆控制:步骤S2中每个注浆段注浆时,控制注入率不大于3L/min,保持设计压力持续灌注30min结束;当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小时,或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保持原水灰比注浆至设计要求的注浆时间;当其中一个注浆段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到30min,而注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改变时,降低水泥浆的水灰比进行注浆;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降低水泥浆的水灰比进行注浆;
S4、地表监测:步骤S1的孔口段注浆以及步骤S2的孔口段以下每个注浆段的注浆过程采用地表监测系统监测地表隆起值,并根据地表隆起值控制注浆压力以避免注浆过程地表隆起;
S5、封孔:封孔采用全孔置换注浆封孔法,即全孔注浆结束后,以高于孔口段及孔口段以下的浆液浓度的水泥浆置换孔内稀浆,直至孔口返浓浆结束。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注浆前在孔口安装孔口管,所述孔口管埋入底面以下5m,露出地面0.1m~0.2m,所述孔口管顶部开口处设置注浆卡塞,所述孔口管露出地面部分的侧壁设置回浆管。
进一步地,孔口管下管后向孔口与孔口管的管壁之间注入0.5:1的水泥浆,待凝48h后使位于孔内的孔口管段固定;下孔口管时,先预注少量的水泥浆液,下管后再注满。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每个注浆段段长偏差不得超过0.2m。
进一步地,孔口段及孔口段以下各注浆段注浆水灰比为1:1;封孔注浆采用0.5:1级浓浆置换孔内稀浆。
进一步地,注浆时将注浆管由注浆卡塞插入孔内至注浆段底部0-0.5m,浆液从注浆管进浆,从回浆管回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36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