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电缆单人对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4109.5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8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谢立;金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电缆 接线柱 对线 电气元件 对线器 接线端 芯线 电缆 电阻测量设备 唯一性 测量参数 电缆芯线 工作效率 工作性能 接地线柱 数字顺序 通讯工具 已知参数 端设备 串接 电阻 接线 判定 测量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电缆单人对线方法,采用控制电缆单人对线器,所述控制电缆单人对线器由接线端设备和识别端设备组成;接线端设备主要由芯线接线柱连接的电气元件构成,接线柱分接地线柱和编号接线柱,编号柱按数字顺序依次编号,串接接线时相邻接线柱间接相同电阻;识别端使用电阻测量设备。本发明工作性能好;是在电缆的一端的各芯线接入的已知参数的电气元件,在另一端进行测量,利用测量参数进行计算,根据接法和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判定电缆芯线。只使用简单的设备和元件,改变了以前电缆对线必须双人配合,使用通讯工具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电缆单人对线方法。
背景技术
控制电缆是的变电站不同区域设备间连接控制的通道,由于设备间的距离较远,单人无法进行对线工作,一般对线操作,最少需要二个人,使用通讯工具,各站在电缆的一头,一人短接一根电缆芯,套号牌,利用通讯工具告诉对方,对方利用对灯或万用表依次测量各电缆芯线,当发现对灯亮或万用表指示为零时,可确认是同一芯电缆,套同一号牌再通知对方,短接另一根电缆芯,重复以上过程,直至确定全部芯线。由此可见,对线必须双人配合操作,使用通讯工具。如果能单人完成且不使用通讯工具,必然能提高对线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性能好的控制电缆单人对线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控制电缆单人对线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控制电缆单人对线器,所述控制电缆单人对线器由接线端设备和识别端设备组成;接线端设备主要由芯线接线柱连接的电气元件构成,接线柱分接地线柱和编号接线柱,编号柱按数字顺序依次编号,串接接线时相邻接线柱间接相同电阻;识别端使用电阻测量设备;
电缆对线时,将接线端接地柱接地网的接地,其它每一电缆芯线任意接在某一编号接线柱上。识别端的数字万用表,其地端接识别端附近接地网的接地,用万用表另一端,测电缆的某一芯线,读万用表读数,测量值除以100欧姆,所得的数字,即和对侧相同数字接线柱为同一电缆芯,这样每测量一次就能判断出一根电缆,以此类推,完成电缆的全部对线工作。
为了对线方便注意接线端编号的接线柱的个数应该大于或等于控制电缆的芯数,这样往返一次,可完成对线工作;如果编号的接线柱的个数应该小于控制电缆的芯数,则按接线柱的编号数分批完成,测量读数无穷大为下批电缆。
对侧电缆芯编号=万用表都欧姆数/R=万用表读数/100,因为电缆电阻设为零。
将对线器接线端并接,即电阻的一端全部连接在一起接在接地柱上,用100欧姆电阻接入1号接线柱,用200欧姆电阻接入2号接线柱,依此类推直至N号接线柱,对线时,接线端接地柱和万用表的接地接各自接地网的接地;用万用表的另一端测量电缆芯线,测量值除以100欧姆得对侧接线柱号。
本发明工作性能好;是在电缆的一端的各芯线接入的已知参数的电气元件,在另一端进行测量,利用测量参数进行计算,根据接法和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判定电缆芯线。只使用简单的设备和元件,改变了以前电缆对线必须双人配合,使用通讯工具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控制电缆单人对线器,由接线端设备和识别端设备组成;接线端设备主要由芯线接线柱连接的电气元件构成,接线柱分接地线柱1和编号接线柱2,编号柱按数字顺序依次编号,串接接线时相邻接线柱间接相同电阻;识别端使用电阻测量设备3。
所述电阻测量设备为数字万用表。
所述串接接线时相邻接线柱间接相同电阻,其电阻值为100欧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4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耦合器自动化铆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线材前处理包铜箔去铝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