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板框压滤脱水方法及所用的调理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4130.5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2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颖;张飞;张旭;蔡小龙;游建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2 | 分类号: | C02F11/122;C02F11/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8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调理剂 压滤脱水 添加量 污泥板 重量计 干基 二价铁离子 聚丙烯酰胺 堆肥 板框压榨 脱水步骤 脱水性能 污泥絮体 干污泥 含水率 调理 泥饼 填埋 脱水 配方 焚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板框压滤脱水方法及所用的调理剂,包括以下步骤:1)向待处理污泥中添加二价铁离子盐类,添加量为以污泥干基重量计的1.5%‑22.5%,搅拌均匀;2)向步骤1)处理后的污泥中添加聚丙烯酰胺,添加量为以污泥干基重量计的5.5‰‑6‰,搅拌均匀;3)经过调理后的污泥送至板框压榨机进行脱水,制得含水率为52‑60%的泥饼,用于堆肥、焚烧或填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调理剂可以使污泥絮体结构发生改变,降低比阻,提高脱水性能,且配方简单易得,脱水步骤简便,处理后的绝干污泥重量不增加,出泥有利于后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污泥需要后续利用的板框压滤脱水技术。
背景技术
根据住建部统计年鉴数据预测,截止2015年,全国城镇产生的污泥量已经高达861万吨,但是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仅仅为31~36%左右。
目前常见的污泥处理方式主要有浓缩、脱水、好氧发酵(堆肥)、厌氧消化和干化。目前全国污水无害化处理项目中,干化的处理方式占主要位置。由于政策的指引下,大部分污泥脱水干化项目采用了机械脱水填埋的处置方式,调理压榨干化系统主要由化学调理和过滤两个部分组成。化学调理实质是向污泥中投加各种化学调理剂,使污泥形成颗粒大、孔隙多和结构强等的滤饼,即破坏污泥胶体的结构,减少其与水的亲和力,使污泥颗粒絮凝以改善污泥脱水性能,通过投加不同比例的化学药剂对污泥进行调质,通过高压板框脱水机机械脱水到60%以下。
过滤是利用某种多孔介质对悬浮液进行分离的单元操作。其基本原理: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可渗性介质(过滤介质),固体颗粒为介质所截留,从而实现液体(或气体)和固体的分离。常用的过滤方法有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加压过滤和离心过滤。加压过滤的污泥干化机采用动态过滤原理,污泥在腔室内边行走边过滤,依靠物料进入腔室瞬间强大的冲击力,推迟滤饼在滤布上形成滤饼层的时间,延长滤布过滤的时间。在滤布形成滤饼层后,对其施加大于过滤压力的压榨压力,将滤饼压榨后,使泥饼的含水率降至60%以下。
但是在目前常见的调理剂组分中,一般以铁盐、铝盐为主,复合添加石灰、粉煤灰等,虽然能够通过调理压榨后将污泥脱水至60%以下,但是由于调理剂的总投加比基本都要在绝干污泥的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40%,而且这些石灰、粉煤灰等化学药剂基本都以干固体的方式投加,虽然经过脱水后的污泥是减少了体积,但是实质上是增加了最终污泥处置的总量,对后续处置的成本造成了二次增加,成为目前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泥板框压滤脱水的调理剂,可以不增加绝干污泥增量,能有效降低污泥调理后的比阻,提高污泥脱水性能,且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泥板框压滤脱水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污泥实际增重少,后续利用效果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泥板框压滤脱水的调理剂,由以下顺次添加的以待处理的污泥干基计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1.5%-22.5%的二价铁离子盐类和5.5‰-6‰的聚丙烯酰胺。
先加入的为二价铁离子盐类,本身不具有三价铁离子的腐蚀性,可以减少对系统设备的腐蚀,而且可溶于水,在压滤过程中可以随过滤水一起排出,不会增加污泥的干重,后加入的聚丙烯酰胺也是可溶于水的乳液状胶体,简单易得,两种原料组分作为絮凝剂先后按比例使用后可改变污泥絮体的大小、结构和密度,从而降低污泥的比阻,有利于板框压滤,提高污泥脱水性能,本身可以随着滤液排出,在上述添加范围内可以保证出泥为弱酸性,方便污泥在后续作为堆肥或填埋使用。
所述二价铁离子盐类为聚合硫酸铁、七水合硫酸亚铁或聚合氯化硫酸铁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铁盐均为易溶于水的组分,简单易得,不具刺激性和腐蚀性。
所述聚丙烯酰胺为浓度1‰-1.5‰的水溶液。方便与污泥充分混合,提高絮凝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4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泥脱水及含水率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蓝藻藻泥与市政污泥协同深度脱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