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顶升钢平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化吊装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4212.X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2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杨佑佩;巨国强;荀铭鑫;雷振博;刘家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B66C13/22;B66C7/00;B66C1/44;B25J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高志永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顶升钢 平台 装配式 建筑 自动化 吊装 | ||
1.基于自顶升钢平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化吊装平台,包括吊装钢平台以及安装在吊装钢平台上的抓取装置、传输装置、安放装置和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抓取装置包括门式起重机(22)和机械臂(23);所述的传输装置包括传输轨道(21)、安放轨道(25)及传动装置(20);所述安放装置(24)包括夹紧机构、旋转机构和竖向伸缩装置;所述的夹紧机构由夹紧基体(1)、液压驱动装置(3)及夹具(5)组成;所述的竖向伸缩装置由液压升降装置(7)和配重块组成;传输轨道(21)安置在吊装钢平台纵向两个内侧,相互平行,安放轨道(25)横架于两侧的传输轨道(21)上,靠传动装置(20)实现纵向移动及制动,门式起重机(22)位于传输轨道(21)上,靠传动装置(20)移动,机械臂(23)安装于门式起重机的主梁小车(16)上,安放装置(24)安置在安放轨道(25)上,安放装置(24)靠轨道体系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构件定位和安装;
在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由机械臂(23)抓取预制模块水平放置在安放装置的夹具(5)内,由夹紧机构确保预制模块被夹紧,由传输轨道(21)、安放轨道(25)能够将预制模块运输到指定位置,由旋转机构以适当的角速度将模块调整到误差接受范围内的位置,最后由液压升降装置通过升降将模块安放到指定位置;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统由精度检测系统和条码定位系统组成,精度检测系统包括红外线位移传感器、电源、数据处理中枢,条码定位系统包括非接触式扫描仪、电源、数据处理中枢;红外线位移传感器安装于机械臂(23)和安放装置(24)上,非接触式扫描仪安装于机械臂(23)和安放装置(24)上;非接触式扫描仪用于扫描构件条码;
所述的传输轨道(21)与安放轨道(25)均包括矩形底座、开设在矩形底座上顶面一侧的槽(8)以及开设在矩形底座上顶面另一侧的轨道槽,该轨道槽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一轨道齿条(10),轨道槽上两端对称设置有导轨限位(9、11),槽(8)用于增加稳定性,并防止倾覆;
所述的传动装置(20)由平台板(12)、防倾覆轮(13)、驱动齿轮(14)及限位轮(15)组成,轨道齿条(10)与传动装置(20)的驱动齿轮(14)啮合,防倾覆轮(13)与槽(8)接合,限位轮(15)与导轨限位(9、11)接合。
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自顶升钢平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化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输轨道(21)通过螺栓与吊装钢平台固接。
3.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自顶升钢平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化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门式起重机(22)的底梁(17)通过螺栓与传动装置(20)的平台板(12)连接,并依靠传动装置进行移动。
4.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自顶升钢平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化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臂(23)由底座(18)、油箱、手臂伸缩机构(19)、手臂回转机构(27)和机械抓手(26)组成,机械抓手(26)与手臂伸缩机构(19)连接,手臂伸缩机构(19)与手臂回转机构(27)连接,手臂回转机构(27)与底座(18)连接。
5.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自顶升钢平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化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驱动装置(3)通过螺栓分别与夹紧基体(1)和夹具(5)连接:所述的旋转机构由旋转基体(2)及环形导轨(6)组成,环形导轨(6) 通过螺栓与旋转基体(2)连接;液压升降装置(7)通过螺栓与传动装置(20)的平台板(1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421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