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复位框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4344.2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0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跃;蔡可键;李青倩;律清;王赛赛;孙筠;宋微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2/64 | 分类号: | E04B2/64;E04B2/56;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戴亚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结构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复位框筒结构,所述自复位框筒结构具有:设置于基础之上的两框架剪力墙结构;所述框架剪力墙结构包括有位于四角位置的混凝土柱,以及设置于三个侧面的三个剪力墙;所述剪力墙设置于两混凝土柱之间;其一框架剪力墙结构未设置剪力墙的一侧与另一框架剪力墙结构未设置剪力墙的一侧相对设置;连接两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连梁保险丝,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柱上。该自复位框筒结构通过设置连梁保险丝连接两框架剪力墙结构,避免了在剪力墙上开洞,且能在震后快速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框筒结构。
背景技术
抗震设计是对处于地震区的工程结构进行的一种专项设计,以满足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安全与经济的综合要求。随着抗震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抗震设计应逐步从抗倒塌设计向可恢复功能设计转变。抗震设防目标也逐渐从“大震不倒”、保护生命安全方面的考虑,向震后迅速恢复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方向发展。这就对建筑抗震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需要一种可以在地震之后迅速恢复功能的结构或构件,可恢复功能结构已成为地震工程研究的大方向。可恢复功能结构是指地震后不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恢复其使用功能的结构。可更换构件是实现可恢复功能结构的一种手段,这个概念最早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是在21世纪初,目前已逐渐应用于工程结构中。
为满足功能和使用上的需求,对剪力墙开设洞口的工程实例越来越多。然而,剪力墙作为结构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开设洞口不仅会降低剪力墙自身刚度,而且会对整个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产生影响。
此外,传统的框筒结构地震时剪力墙的底部两侧容易发生破坏,耗能能力欠佳,修复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自复位框筒结构,避免在剪力墙上开洞,且能在震后快速修复。
所述自复位框筒结构具有:
设置于基础之上的两框架剪力墙结构;所述框架剪力墙结构包括有位于四角位置的混凝土柱,以及设置于三个侧面的三个剪力墙;所述剪力墙设置于两混凝土柱之间;其一框架剪力墙结构未设置剪力墙的一侧与另一框架剪力墙结构未设置剪力墙的一侧相对设置;
连接两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连梁保险丝,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柱与剪力墙之间具有间隙,并通过O形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柱与剪力墙上形成有用于容纳O形连接件的容纳槽。
进一步地,所述O形连接件两侧通过螺栓分别与混凝土柱、剪力墙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O形连接件内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还设置有可在所述间隙中滑动的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自复位框筒结构还包括有可更换的墙角元件;所述剪力墙底部两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墙角元件的缺口;所述墙角元件与剪力墙、基础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墙角元件包括下约束板、上约束板、设置于上约束板与下约束板之间的碟簧、以及穿过下约束板、上约束板、碟簧的芯棒。
进一步地,所述剪力墙为后张拉无粘结预制剪力墙。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柱为异形钢管混凝土柱。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剪力墙结构未设置剪力墙的一侧的两混凝土柱之间设置有若干钢管混凝土梁;所述钢管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柱之间通过角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4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膏基聚苯乙烯填充料轻钢房屋承重墙
- 下一篇:一种新型自复位框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