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入壳组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4666.7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0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水灵;彭心宽;杨司再;王善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松山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王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组装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的自动入壳组装设备包括机架、第一和第二输送装置、检测装置、缓存载具、移送机器人及组装装置,第一输送装置包含第一载具及水平移送机构,第一载具上具有承载第一装配件的第一承载凹槽,水平移送机构驱使第一载具往复移动于第一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及转移工位之间,检测装置检测输送至检测工位上的每一第一承载凹槽是否承载有第一装配件;缓存载具上具有承载第一装配件的缓存凹槽;第二输送装置包含第二载具及循环输送第二载具的上、下层移送机构和第一、二升降机构,第二载具上具有承载第二装配件的第二承载凹槽;移送机器人包含机械手及抓取机构,组装装置与机械手带动移送至组装工位的抓取机构将第二装配件与第一装配件组装在一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组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入壳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充电插头等电子产品的组装,需要将PCBA装配件(是英文Printed CircuitBoard+Assembly的简称,中文名称为线路板组装成品)组装于产品外壳装配件的卡槽内。
而现阶段作业员是通过手工操作方式将PCBA装配件组装在产品外壳装配件的卡槽内,由于产品外壳装配件的卡槽间隙较小,作业员通过肉眼将PCBA装配件放入有一定困难,且容易产生因疲劳而造成的产品不良;作业员手工作业效率较低,且容易带静电击穿PCBA装配件,造成PCBA装配件损伤,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因此,急需要一种自动入壳组装设备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入壳组装设备,该自动入壳组装设备实现自动化组装代替手工作业,操作简易,效率高;减少作业员的疲劳,能够避免因疲劳而造成产品不良的情况;而且杜绝静电的干扰,保障产品无损组装,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入壳组装设备,适用于组装相互配合的第一装配件及第二装配件,其中,所述自动入壳组装设备包括:
机架;
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含第一载具及水平移送机构,所述第一载具上具有若干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装配件的第一承载凹槽;所述水平移送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水平移送机构上沿一水平的X轴的正方向顺次分布有第一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及转移工位,所述水平移送机构驱使所述第一载具往复移动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及转移工位之间;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检测工位上,所述检测装置检测输送至所述检测工位上的所述第一载具的每一所述第一承载凹槽上是否承载有所述第一装配件;
缓存载具,所述缓存载具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缓存载具位于所述转移工位的一侧,所述缓存载具上具有若干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装配件的缓存凹槽;
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含第二载具及均设于所述机架上的上层移送机构、下层移送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载具上具有若干用于承载所述第二装配件的第二承载凹槽;所述上层移送机构位于所述下层移送机构的上方,所述上层移送机构的输送方向沿一水平的Y轴的正方向设置,所述下层移送机构的输送方向沿所述Y轴的负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传送连接于所述下层移送机构的输出与所述上层移送机构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传送连接于所述上层移送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层移送机构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载具循环输送于所述上层移送机构、第二升降机构、下层移送机构及第一升降机构围成的环形输送线上,所述上层移送机构上沿所述Y轴的正方向顺次分布有第二上料工位、组装工位及下料工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松山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松山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46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