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量注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5835.9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3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陶永;赵幸乐;孙卓尔;康文;汪雪玲;於得红;吴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量 注射 装置 | ||
一种微量注射装置,包括毛细管和细软管,所述毛细管的一端同所述细软管的一端密封连接,且所述细软管的半径小于所述毛细管的半径,注射针的针头端插入毛细管内,细软管伸入后半规管内,药物从注射针中注射到毛细管内,并经细软管流入后半规管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注射装置作为普通注射针给后半规管给药的过渡段,既可以保证药物可以定时、定量、匀速且无漏地注入后半规管内,又可以避免注射针对后半规管造成创伤,从而保证每次注射的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耳内后半规管进行药物注射的微量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耳聋不仅使患者言语交流障碍,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危害人类健康,更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因耳聋导致的经济损失达7500亿美元。听觉通路复杂,致病因素较多,聋病个体差异大,且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防治困难,目前除了人工听觉植入,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聋病研究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耳聋的基础研究。药物治疗、基因治疗、毛细胞再生等针对病因的小鼠试验治疗一直处于研究探索中,但是均缺乏安全有效的内耳给药途径。
目前对小鼠内耳注射药物的传统径路有:圆窗注射、耳蜗注射和后半规管注射。前两种注射方法都会对听力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后半规管因位置靠后,解剖位置相对于其他两个半规管比较表浅,药物可以沿着后半规管先到前庭再到耳蜗,故后半规管注射本身是用以治疗前庭功能障碍有效的手术径路。
但是后半规管骨质坚硬、管道较细、结构完整,因现有的注射针体积大、针头粗硬,容易造成后半规管创伤,因此,目前缺少用于对后半规管直接进行注射的注射针。针对以上缺陷,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量注射装置,该注射装置作为普通注射针给后半规管给药的过渡段,既可以保证药物可以定时、定量、匀速且无漏地注入后半规管内,又可以避免注射针对后半规管造成创伤,从而保证每次注射的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量注射装置,包括毛细管和细软管,所述毛细管的一端同所述细软管的一端密封连接,且所述细软管的半径小于所述毛细管的半径,注射针的针头端插入毛细管内,细软管伸入后半规管内,药物从注射针中注射到毛细管内,并经细软管流入后半规管内;
相应的,所述毛细管包括玻璃毛细管,采用玻璃毛细管可以清楚看到注射的药物量;
相应的,所述毛细管长度5-6cm、外径1.14mm,对应的所述细软管长度6-7cm、内径0.1mm;
相应的,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中空管,在所述毛细管和所述细软管之间接入所述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两端分别同所述毛细管和所述细软管密封连接,所述毛细管、所述中空管和所述细软管形成一个密封的管道,或者所述细软管贯穿所述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一端同所述毛细管密封连接,另一端同所述细软管密封连接,所述毛细管、所述中空管和所述细软管形成一个密封的管道;
相应的,所述毛细管、所述中空管和所述细软管任意两者间采用聚羧酸锌水门汀(牙科水泥)进行密封连接;
相应的,所述中空管的直径小于所述毛细管直径且大于所述细软管直径,中空管可以作为毛细管和细软管间内径的过渡管,避免毛细管和细软管两者间内径相差过大,影响两者的密封连接性;
相应的,所述中空管包括金属中空管,金属中空管可选取注射针头,方便取材;
相应的,所述中空管长度16mm、外径0.45mm、内径0.2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58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棉花单粒种子微创取样器
- 下一篇:干扰测量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