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5910.1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2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苏程;郝廷;张占杨;丁景辰;曹桐生;高照普;杨帆;路建欣;常琨;荀小全;周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郭佳效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层单砂体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该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多口标准井;2)对各标准井的测井曲线进行分形重构,得到分形重构曲线;3)确定各标准井的单砂体识别分形曲线,剔除单砂体识别分形曲线上不符合的特征点,得到单砂体精细识别分形曲线;4)确定敏感测井曲线类型;5)确定非标准井的单砂体识别分形曲线,再与本井测井曲线进行对比修正,剔除错误界面,识别出非标准井的单砂体。本发明提供的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通过分形重构方法放大了测井数据资料对岩性变化的响应强度,弥补了单纯利用测井曲线识别储层单砂体的精度低的缺陷,对单砂体的识别更加简便,刻画更加精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沉积储层是主要的储层类型,其油气储量已占到了我国油气田动用储量的65%左右,随着此类油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气资源和储量日益减少,剩余油气的分布更加分散、复杂,挖潜难度越来越大。储层非均质性造成的井间砂体连通性不清,物性分布难以预测等都制约着剩余油气的挖潜和油气田的高效开发。
剩余油气挖潜预测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开发区地质体认识的精度。传统的沉积微相研究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油气田精细开发的需求,对于单砂体的识别研究逐渐引起重视。多年研究实践表明,单砂体的精细刻画对于预测剩余油气的分布、提高储层动用程度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在河流沉积储层中,精细刻画河道内部单砂体,为井间砂体的连通性研究、描述剩余油气的分布、精细开发调整、提高油气采收率等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河流相沉积由于平面上河道摆动频繁,同期平面变化多样,纵向上具有多期河道切割叠置的特点。对于此类储层单砂体的刻画,现有的方法对岩心资料的要求较高,需要从取心井的单砂体刻画入手精确划分岩相,通过大量岩心资料和常规测井曲线的对比,总结各期河道单砂体对应曲线的形态特征;对于非取心井,则需要分析常规测井曲线套用总结得出的曲线特征进行各期次界面划分。然而,对于岩心及特殊测井资料有限的开发区块,对比总结得出单砂体对应的常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是难以实现的。
对于河流相储层,多期河道切割叠置程度与测井曲线特征的对应图如图1所示,多期河道切割叠置程度中等,单期砂体(单砂体)对应的测井曲线具有回返特征(左),多期河道切割叠置程度高,单砂体对应的测井曲线回返特征不明显,难以识别(右)。由于多期河道切割叠置,常规测井曲线识别单砂体的精度较低,只能大致对测井曲线具有明显回返特征的部分进行砂体界面划分,不能完全细分到各单期砂体,并且具有多解性,很难精细全面的对各期河道单砂体进行识别和刻画。
公告号为CN105372703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砂体精细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不同砂体沉积模式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以识别河道特征;然后通过去砂试验确定砂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相位关系,针对河道地震响应特征,识别河道砂体的包络面;自上而下等时间间隔切取地层切片,以得到不同期次河道的叠置关系;开展五类基本属性和其它非常规属性聚类分析,确定河道砂体的边界;开展精细地层对比确定砂体内部空间叠置关系,确定开发井网部署范围。该方法解决了在多物源交汇区储层平面展布复杂,砂体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分辨率达不到预测薄储层需求等问题,但对储层单砂体的识别精度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以解决现有识别方法对单砂体的识别精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目标区内多口标准井;
2)对各标准井的至少两种测井曲线分别进行分形重构,得到分形重构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59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