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四层架构的智慧灌区e平台及数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6658.6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7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程宇;周鹤南;沈海娟;付春雷;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鸿德亦泰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5 | 分类号: | G06F16/25;G06F1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爱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架构 智慧 灌区 平台 数据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四层架构的智慧灌区e平台及数据处理方法,与传统的三层架构相比,在原应用层与服务层之间增加了一个路由层,将前端应用与后端数据处理服务进行物理隔离,降低前、后端的逻辑关系的紧密程度,从而提高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在应用层中应用统一前端开发接口,使得前端页面具有了相同的布局、统一的样式、完整的功能操作和相关资料,既能提高前端应用的开发效率,又能有效提高前端页面的高度统一,使得前端开发更加标准化。路由层中还可以对前端应用请求进行队列处理,并接收后端服务响应,从而有效提高前端应用请求的响应和处理效率,使得平台具备了高并发的处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访问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信息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四层架构的智慧灌区e平台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系统开发尤其是Web应用系统的开发,在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上,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三层全栈式架构模式,即: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三层架构的主要技术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对开发人员要求比较低,只要学会并专注于某一种开发语言即可完成从前端到后端的所有开发工作;
2)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3)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4)安全性高。用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
5)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虽然三层架构模式具有如上所述的诸多优势,但随着这种架构模式的持续和深化应用,很多问题和缺陷也表露的越发的明显。如: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3)增加了代码量,增加了工作量
诸如上述的种种问题,使得前后端程序耦合度强,系统变更升级困难,可扩展性不强,无法实现模块的动态装配;负载均衡能力弱,无法处理大并发量访问;尤其是在互联网、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架构模式无法适应大集中式云端部署的需求。从而一个更适合当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更符合平台化、标准化的软件产品要求、更能满足高并发访问和处理的一个新型的软件技术架构模式,即“四层架构”模式就变更必要而迫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四层架构的智慧灌区e平台及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四层架构的智慧灌区e平台,包括如下部分:
应用层,用于接收用户对系统中的任意功能模块发出的启用请求,并根据所述请求调取指定的页面、配置相应的控件以形成操作界面,并对配置好的操作界面进行加载和显示;
路由层,用于从所述应用层获取所述启用请求,放入事件队列中,按照顺序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响应给所述应用层;
服务层,用于接收和响应路由层发出的服务调用请求和数据交互请求,并与数据层进行数据交互;
数据层,用于构建数据库以存储前端和后端的所有数据,并接收和响应所述数据交互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层包括如下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鸿德亦泰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鸿德亦泰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6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