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6901.4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7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关慧波;王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慧波;王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K9/70;A61P11/00;A61P29/00;A61K31/045;A61K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儿发热 贴敷膏 制备 治疗 远红外陶瓷粉 中药技术领域 植物油 砂仁 膏药基质 药物粉碎 药物治疗 月桂氮酮 膏药 威灵仙 吴茱萸 重量比 冰片 加药 山栀 贴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药及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8~12、吴茱萸8~12、砂仁8~12、威灵仙8~12;制备方法是:(一)药物粉碎;(二)膏药基质全溶;(三)加药;(四)加入植物油;(五)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六)加入冰片;(七)加入月桂氮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药物治疗小儿发热副作用大、易反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多发的临床病症之一,又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尤以婴幼儿期较为多见。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外感发热主要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以病毒和细菌为主,其中感染病毒的占90%以上,经研究认为与小儿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如发热不能及时控制易引发高热惊厥,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急危重症,还可并发脑炎、肺炎、喉炎、中耳炎、心肌炎、肾炎等疾病,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确切、安全的抗病毒药物。由于小儿表达能力的有限以及配合程度的不同,导致临床儿科医师对小儿发热,尤其是早起的发热诊治存在一定困难,因而抗菌素的合理运用就存在一定难度。而目前滥用抗生素现象趋严重,由此产生诸多毒副作用,并且过多使用抗生素,可致耐药的产生,患儿对药物的敏感度降低,并由此造成恶性循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小儿发热,用药以解热镇痛类药物为主,起效快,退热明显,但维持时间短,药物副作用大。而随着现代社会一味追求即时疗效,解热镇痛类药物的广泛滥用,其耐药性己经初见端悅,部分患儿即便服用至极量,体温仍得不到有效控制,或者出现退热后体温仍然会反复升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使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小儿发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下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其具有退热持续时间长,不易反复,同时还能解除病因等优点,与西药相比其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本发明解决了治疗小儿发热副作用大、易反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8~12、吴茱萸8~12、砂仁8~12、威灵仙8~12;
制备方法是:
(一)称取上述药物,药物粉碎,粉碎过筛至100~120目药粉;
(二)将膏药基质100克称量好放入不锈钢锅中,加热至80~90摄氏度并不断搅拌至全溶,稍降温至70摄氏度左右时加药,用小火保温;
(三)加药方法是,将药粉加入到保温的膏药基质中,药粉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50%~60%;边加边搅拌,至加药完毕,继续搅拌均匀制成膏状药物;
(四)上述膏状药物中加入植物油并搅拌均匀;植物油的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2.8~3.5%;
(五)上述膏状药物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并搅拌均匀;远红外陶瓷粉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8~2%;
(六)上述膏状药物加入如冰片并搅拌均匀;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
(七)加入月桂氮酮并搅拌均匀;月桂氮酮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慧波;王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关慧波;王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6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心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