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温金属溶液输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7345.2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3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丛小青;袁丹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大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7/06 | 分类号: | F04D7/06;F04D13/06;F04D29/044;F04D29/046;F04D29/42;F04D29/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罗东 |
地址: | 212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温 金属 溶液 输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温金属溶液输送泵,超高温金属溶液输送泵包括设置于顶部位置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热腔、第二隔热腔、以及支撑架,通过具体设置的驱动电机的驱动,使得输出轴依次经第一联轴器连接中间轴,再通过中间轴经第二联轴器连接驱动轴,通过驱动轴驱动叶轮同步旋转,从而将超高温金属溶液从下方的入料孔吸入,并依次经过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并最终从快装式接头内部中心位置开设的出料孔中排出,从而在实现超高温金属溶液泵送的同时,通过第一隔热腔、第二隔热腔、以及支撑架的设置,有效避免热量进一步上升进入输送泵的内部,从而影响到输送泵的内部结构、甚至威胁到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具体涉及一种超高温金属溶液输送泵。
背景技术
输送泵是一种将符合泵送条件的混凝土或其他物料输送至预定目的地的工具,而现有技术中,输送泵一般用于泵送温度较低的物料,而对于温度超过600摄氏度、甚至一度达到800摄氏度附近的超高温金属溶液,其在泵送过程中高温气体容易随着驱动转轴的旋转随之外逸到输送管道的上方,进而会加速输送泵的内部结构、甚至驱动电机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到该超高温输送泵的整体使用寿命及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温金属溶液输送泵。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高温金属溶液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温金属溶液输送泵包括设置于顶部位置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热腔、第二隔热腔、以及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入料仓,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经位于第一隔热腔内部的第一联轴器与中间轴连接,所述中间轴经位于第二隔热腔内部的第二联轴器与驱动轴连接,所述驱动轴从支撑架的下方穿出并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入料仓的内部,在所述入料仓的底部、位于叶轮的下方设置有入料底板,在所述入料底板上开设有入料孔,在所述入料仓的一侧还开设有内部相互连通的第一输送管及第二输送管,在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头部安装有快装式接头,在所述快装式接头的内部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料孔。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的下端通过第一安装螺钉固定安装于第一隔热腔的上顶板上,所述中间轴的靠近第一联轴器的一端外套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轴承盖,所述第一轴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盖与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通过第二安装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通过第三安装螺钉与第二中间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中间板上方通过第四安装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中间板;所述中间轴的远离第一联轴器的一端外套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轴承盖,所述第二轴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盖与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通过第五安装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焊接固定于第一中底板的内部通孔及第二中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中底板与所述第二中底板之间通过第六安装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中底板与所述第二中底板之间还水平设置有第一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与其上方设置的第一轴承盖之间存在轴向间隙,所述第一轴承与其下方设置的第一轴承座之间存在轴向间隙,所述第二轴承与其上方设置的第二轴承盖之间存在轴向间隙,所述第二轴承与其下方设置的第二轴承座之间存在轴向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腔的隔热第一支架选用中空支架,且在隔热第一支架上径向开设有第一导热孔,且所述第一导热孔同时开设于所述第一中间板、第二中间板的上方与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轴器的中部且位于所述中间轴与所述驱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层;所述驱动轴靠近第二联轴器的下端外套有第二下底板,所述第二下底板上方通过第七安装螺钉固定连接第一下底板,所述第一下底板的径向外侧通过第八安装螺钉固定连接第三下底板,在所述第一下底板的中部通过第九安装螺钉固定连接支撑管,在所述第一下底板与所述第二下底板之间、所述第一下底板与所述第三下底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隔热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大流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大流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7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