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寒抗旱的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7374.9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6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佳;仲雨晴;李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C05G1/00;A01G24/22;A01G24/10;A01G24/20;A01G24/28;A01G24/12;A01G24/35;A01G24/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寒 水稻育苗 抗菌层 营养层 基质 制备 抗旱 玉米棒粉碎物 松针 陶粒 粉煤灰 基层 阿维菌素 腐熟粪肥 抗旱性能 利巴韦林 影响水稻 存活率 生长 保水剂 草木灰 成苗率 调酸剂 多菌灵 腐叶土 甲霜灵 秸秆粉 抗旱剂 矿物质 泥炭土 水稻苗 田园土 珍珠岩 砻糠灰 有机肥 草炭 富硒 河沙 烧苗 硝石 氮肥 钾肥 磷肥 合格率 | ||
1.一种耐寒抗旱的水稻育苗基质,包括基层、锁水层、耐寒层、抗菌层和营养层,其特征在于,基层包括秸秆粉20-30%、草木灰15-25%、有机肥10-15%、泥炭土10-15%、河沙1-5%、陶粒1-5%和珍珠岩1-5%;所述锁水层包括保水剂15-20%、抗旱剂15-20%、玉米棒粉碎物15-30%、草炭10-15%和田园土10-15%;所述耐寒层包括松针50-60%和腐叶土30-40%;所述抗菌层包括粉煤灰30-40%、阿维菌素10-15%、利巴韦林10-15%、甲霜灵10-15%和多菌灵10-15%;所述营养层包括砻糠灰10-15%、氮肥8-10%、磷肥8-10%、钾肥8-10%、有机调酸剂8-10%、腐熟粪肥10-15%、硝石10-15%和富硒矿物质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抗旱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所述锁水层、所述耐寒层、所述抗菌层和所述营养层为叠加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抗旱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粉采用水稻或玉米或棉花或油菜或大豆秸秆研磨制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抗旱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由猪粪、鸡粪、羊粪、牛粪、蘑菇菌渣、木薯渣和贝壳粉组成,其重量比为20%∶20%∶20%∶20%∶10%∶15%∶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抗旱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剂为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或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的任意一种;所述抗旱剂由抗旱种衣剂、抗旱保水剂和抗旱喷洒剂构成,其比例为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抗旱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砻糠灰为稻壳烧成后的灰,所述田园土由垃圾、落叶、厩肥和秸秆经过堆制和高温发酵而成,所述腐叶土是植物枝叶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分解发酵后形成的营养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抗旱的水稻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粉、所述草木灰、所述泥炭土、所述河沙、所述陶粒和所述珍珠岩的颗粒均为120-150目,所述松针的长度为3-5.5厘米。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耐寒抗旱的水稻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基层的制作;将秸秆粉、草木灰、有机肥、泥炭土、河沙、陶粒和珍珠岩放入搅拌机搅拌2小时,放入烘干箱内升温到40-50度,保温2小时,得到混合物A;
步骤二:锁水层;将玉米棒粉碎物、草炭和田园土放入搅拌缸内进行搅拌30分钟,然后向搅拌缸内并添加保水剂和抗旱剂,充分搅拌1小时,让混合物与保水剂和抗旱剂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B;
步骤三:耐寒层;将腐叶土和松针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C;
步骤四:抗菌层;在粉煤灰上依次添加阿维菌素、利巴韦林、甲霜灵和多菌灵,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D;
步骤五:营养层;向砻糠灰依次添加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调酸剂、腐熟粪肥、硝石和富硒矿物质,充分搅拌2小时,得到混合物E;
步骤六:施工:将混合物A均匀洒在地面上,厚度为2厘米,然后将混合物B均匀洒在混合物A上,厚度为0.8厘米,再将混合物C匀洒在混合物B上,厚度为1.5厘米,将混合物D均匀洒在混合物C上,厚度为0.5厘米,最后将混合物E均匀洒在混合物D上,厚度为0.3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737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