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地的降尘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9034.X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江海燕;陈锦锋;邵亚新;邵小锋;蒋卫东;顾祖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州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叶春娜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系统 扬尘 中央处理机 喷水系统 建筑工地 静电传感器 仰角驱动器 监测通道 控制命令 信息反馈 变频器 竖直 分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的降尘监控系统,包括扬尘监控系统、降尘喷水系统和中央处理机柜;在扬尘监控系统中通过在竖直监测通道内设置若干静电传感器来获取准确的扬尘高度和浓度,并将获取到的信息反馈给中央处理机柜,中央处理机柜在获取到扬尘监控系统的数据后,通过分析向降尘喷水系统发出控制命令,调节降尘喷水系统中的变频器和仰角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地防尘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的降尘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出现的大量的建筑工地,众多的地铁、商场、医院尤其是住宅的建设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扬尘污染。大量的飞灰颗粒弥漫在空中,带给城市灰蒙蒙的感觉,除了给城市形象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外还严重的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问题。因此,对建筑工地的降尘变得刻不容缓。
现有技术中,建筑工地的扬尘监控和降尘普遍采用的是在建筑工地周围设置围挡,定期进行喷水,即使有部分学者提出了对扬尘和降尘进行自动化控制,也仅是通过简单的监控系统监测扬尘发生,在获取扬尘发生后即启动降尘系统,该控制方式仅仅是傻瓜式的自动控制。
首先,现有技术中扬尘浓度监测数据不够准确,建筑工地上的扬尘发生时,固定颗粒的运动规律非常复杂,灰尘分布可能非常不均匀,进而使得灰尘的分布异常不规则。这种复杂的流动本身会导致测量的参数波动,甚至得到完全不真实的测量结构;其次,因无法获得准确的扬尘浓度,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电机负荷,带来电机多余的功率输出造成能源浪费;最后,也没有考虑扬尘高度的问题,高度不足的喷水仅仅是降低了建筑工地地面表层的灰尘浓度,而漂浮在空中的灰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的降尘监控系统,通过静电监控系统准确的获取不同高度的扬尘浓度,来控制降尘喷水系统中的变频电机和仰角驱动器,通过二者的配合获取最优的降尘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已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的降尘监控系统,包括扬尘监控系统、降尘喷水系统和中央处理机柜;通过扬尘监控系统来监测扬尘高度和浓度,并将获取到的信息反馈给中央处理机柜,中央处理机柜在获取到扬尘监控系统的数据后,通过分析向降尘喷水系统发出控制命令,调节降尘喷水系统中的变频器和仰角驱动器。
所述扬尘监控系统包括静电传感器、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处理电路,其中静电传感器的布置方式如下:以建筑工地中心为圆心,以所述圆心画圆,获取能够覆盖建筑工地50%的面积的圆,在该圆的圆周上等距离设置3或4个竖直监测通道,每个竖直监测通道内垂直地面方向上间隔3米设置3个静电传感器,其中最低端的静电传感器垂直距离地面3米,最高端的静电传感器垂直距离地面9米。
所述降尘喷水系统包括高压喷雾机、变频电机、旋转平台、旋转驱动器和仰角驱动器;旋转平台在旋转驱动器作用下能够带动高压喷雾机进行360度旋转,变频电机为高压喷雾机喷射提供动力,仰角控制器驱动高压喷雾机的仰角;所述高压雾化机的数量与竖直监测通道相等,对应布置在各竖直监测通道一侧。
静电传感器通过信号传输单元将获取的前端数据送入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对前端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送入中央处理机柜;中央处理机柜向降尘喷水系统下达输出信号,控制变频电机的输出频率和仰角驱动器升降幅度。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监测通道是开放的通道。
进一步的,在建筑工地现场增加测风仪,并将测风仪监测数据作为控制变量上传至中央处理机柜。
进一步的,仰角驱动器采用动力源同样采用变频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州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州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90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