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流式氨氮废水深度脱氮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9403.5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8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戴捷;姚梦;汪冬芳;易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402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 深度脱氮装置 脱氮反应池 折流式 氨氮废水 调节池 氨氮 氯盐 硝酸盐 三维粒子电极 氮气 氯化反应器 三维电极 深度脱氮 脱氮效能 依次连接 折流部件 废水处理 副产物 活性氯 极板组 氯离子 投加氯 盐调节 有效氯 出水 极板 去除 尾端 铵盐 填充 废水 停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流式氨氮废水深度脱氮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氯盐调节池、电氯化脱氮反应池、pH调节池,所述氯盐调节池可根据要求投加氯盐调节氯离子浓度,所述电氯化脱氮反应池设有折流部件,可延长废水停留时间,同时设有DSA极板组,极板之间填充三维粒子电极,可以增强电氯化反应器的有效氯产生效率。本发明所提出电氯化深度脱氮装置,是利用电氯化产生的活性氯将氨氮最终氧化为氮气而去除,不会产生铵盐、硝酸盐等副产物;而且电氯化脱氮反应池的三维电极和折流式设计可增强连续流脱氮效能,实现深度脱氮,操作简单,可解决废水处理的尾端出水氨氮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流式氨氮废水深度脱氮装置和方 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水环境污染防治也成为了重要方面, 对于畜牧业、肉类加工、食品生产等废水监管力度加大,这类废水的氨氮浓度相 对较高,经过传统工艺处理后很难达到排放要求,出水氨氮浓度甚至超过排放要 求的几十上百倍。电氯化法除氨氮,是通过电解法与氯离子作用生成次氯酸根或 次氯酸(有效氯),有效氯与氨氮反应后,最终以氮气形式消除氨氮的一种方法。 当下,一些高氨氮废水,如养殖类废水,经过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无法使氨氮达 到排放要求,二维电解反应器很难满足水量较大的项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折流式氨氮废水深度 脱氮装置和方法,能够高效脱除废水中的氮素,降低氨氮和总氮浓度。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折流式氨氮废水深度脱氮装置,包括氯盐调节池、电氯化脱氮反应池和 pH调节池,氯盐调节池与电氯化脱氮反应池连接,连接管路上装有进水泵,电 氯化脱氮反应池的出水端与pH调节池连接,电氯化脱氮反应池的出水管路与进 水管路之间连接有循环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氯盐调节池连接有调节废水中氯离子浓度的氯盐投 加器,优选地,氯盐调节池的底部设有若干搅拌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氯化脱氮反应池内设有若干折流部件,折流部件 包括若干第一竖直隔板、若干第二竖直隔板和多孔隔板,其中第一竖直隔板和第 二竖直隔板交错排列,所述第一竖直隔板固定于多孔隔板上并高出电氯化脱氮反 应池的水面,所述多孔隔板平行于电氯化脱氮反应池底部且与电氯化脱氮反应池 底部留有间隙,所述第二竖直隔板穿过多孔隔板固定于电氯化脱氮反应池底部并 与电氯化脱氮反应池水面留有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相邻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的侧壁上设有 DSA极板组,所述DSA极板组包括正极板和负极板,各组正极板并联设置并与 直流电源正输出接口相连,各组负极板并联设置并与直流电源负输出接口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DSA极板组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填充有三维粒 子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粒子电极由导电粒子和绝缘粒子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DSA极板组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间距为10cm-30cm。
一种折流式氨氮废水深度脱氮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氨氮废水进入氯盐调节池,根据进水的氨氮浓度,计算所需氯离子的浓 度,再通过氯盐投加器添加氯盐;
S2、通过进水泵将废水泵入电氯化脱氮反应池,进行电解脱氮反应;
S3、脱氮后的废水从出水端进入pH调节池,调节pH达标后排放。
进一步地,调节氯离子浓度后,氨氮与氯离子的摩尔比为1:22-33。
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时正负极板的电流密度20-50mA/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94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