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拖式幼苗释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9867.6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9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哲;徐国强;徐开达;张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50 | 分类号: | A01K61/50;B63B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拖式 幼苗 释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拖式幼苗释放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避免贝类苗种在投放到海底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海流带走,分布到不适合贝类苗种附着生长的海底区域,而降低贝类苗种的成活率的问题的悬拖式幼苗释放装置。它包括两端封闭的底播滚筒、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底播滚筒两端的轴杆、转动设置在轴杆上的轴套、一一对应的设置在轴杆上的行走轮、设置在底播滚筒内并将底播滚筒的内腔分隔成苗种放置腔与放流腔的内隔离筒、设置在内隔离筒上并连通苗种放置腔与放流腔的释放口、若干设置在底播滚筒的外侧面上并与放流腔相连通的放流口、与放流口一一对应的行走放流机构。行走放流机构包括用于封遮放流口的旋转盖板及设置在旋转盖板上的配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贝类苗种放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拖式幼苗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贝类生态修复是指贝类在进行人工繁殖育苗后,再将其放流到贝类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海洋水域中,使贝类自然种群得以恢复。目前人工贝类生态修复通用方式是将苗种打包后,由运输船运至放流海域,再由人工操作,将苗种播撒在某一处海域。由于贝类苗种在投放到海底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海流带走,随机分布到海底各处,而很多海底并不适合贝类苗种附着生长(例如底泥性底质海区),使得很大一部分类贝类苗种无法成活,导致目前的人工贝类生态修复方式的贝类苗种的成活率不佳,影响贝类生态修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以避免贝类苗种在投放到海底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海流带走,分布到不适合贝类苗种附着生长的海底区域,而降低贝类苗种的成活率的问题的悬拖式幼苗释放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拖式幼苗释放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底播滚筒、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底播滚筒两端的轴杆、转动设置在轴杆上的轴套、一一对应的设置在轴杆上的行走轮、设置在底播滚筒内并将底播滚筒的内腔分隔成苗种放置腔与放流腔的内隔离筒、设置在内隔离筒上并连通苗种放置腔与放流腔的释放口、若干设置在底播滚筒的外侧面上并与放流腔相连通的放流口、与放流口一一对应的行走放流机构,所述苗种放置腔位于内隔离筒内,用于放置待放流的贝类苗种,所述放流腔位于内隔离筒与底播滚筒之间;所述轴杆与底播滚筒同轴,所述行走轮包括若干绕轴杆周向均布的行走叶片,所述放流口绕底播滚筒的周向均布;所述行走放流机构包括用于封遮放流口的旋转盖板及设置在旋转盖板上的配重,所述旋转盖板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底播滚筒的外侧面上,所述转轴与轴杆相平行,转轴上设有扭簧,以使旋转盖板抵在底播滚筒的外侧面上并封遮对应的放流口;所述底播滚筒通过底播滚筒两端的行走轮支撑于海底,并通过行走轮在海底行走,在底播滚筒通过行走轮在海底行走的过程中,位于最低位置的行走放流机构的旋转盖板将在配重的重力作用下,绕转轴旋转,以打开对应的放流口。
在实际放流时,选择岩礁性底质海区,且海底表面平坦的海域,通过放流船将悬拖式幼苗释放装置运输到放流的指定海域;将待放流的贝类苗种放置到苗种放置腔内;
接着,通过绳索将悬拖式幼苗释放装置下放至海底,绳索的下端与轴套连接,绳索的上端固定在放流船上;当悬拖式幼苗释放装置下放至海底后,底播滚筒通过底播滚筒两端的行走轮支撑于海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9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底播放流装置与放流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提高幼苗成活率的触发式放流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