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OODA链为元体的渗率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0049.8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4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刚;刘晋宇;张治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43/0811 | 分类号: | H04L43/0811;H04L41/14;G06F17/18;H04L4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06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oda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OODA链为元体的渗率计算方法,将由OODA构成的复杂网络中的OODA链作为motif计算,通过对节点连接概率为P时网络中的motif数量进行计算,得到了以OODA为元体的渗率。本发明以网络中有效motif的数量来衡量网络的连通性,可以计算出网络的连通性随节点之间联系变化的特性,对于研究OODA网络或其它类似的网络的渗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应用OODA理论的领域同样具有长远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战术互联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OODA链为元体的渗率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OODA循环的概念是由美军上校约翰·博依德(John Boyd)提出的,其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武装冲突可以看做是敌对双方互相较量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的循环程序。双方都从观察开始,观察自己、观察环境和敌人。基于观察,获取相关的外部信息,根据感知到的外部威胁,及时调整系统,做出应对决策,并采取相应行动。博依德认为,敌、我的这一决策循环过程的速度显然有快慢之分。己方的目标应该是,率先完成一个OODA循环,然后迅速采取行动,干扰、延长、打断敌人的OODA循环。其中,有一种战术是,进入并操控敌人的OODA循环系统,使敌人对于外界变化无力做出任何反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OODA循环理论广泛应用于军事作战指挥理论体系中。通常利用复杂网络对军事作战体系建模,以网络中的节点代表战场中的侦查、指挥和作战等平台,通过研究模型中各种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预测在实际战场中作战平台在遭到某种攻击后的表现,同时亦可对一些重要节点进行优先保护,对敌方重要节点进行优先打击。OODA理论除了应用于军事领域外,在诸如商业战略、城市管理、网络安全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因此研究由OODA循环构成的复杂网络的各种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逾渗理论是最早是被用来研究多孔介质中的连通性问题,这个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是由N*N*N个节点组成的三维网络,相邻节点以概率P相通,计算概率P时网络顶部与底部间存在通路的概率,之后逾渗理论成为统计物理中研究相变问题的简化模型,随着人们将逾渗理论引入复杂网络的研究中,许多渗流模型,如爆炸渗流模型、corepercolation、k-core percolation等被提出。通过应用逾渗理论,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复杂网络的一些特性可以被较为容易地得到,如网络的渗率阈值PC,当节点间的连通概率P高于阈值时,网络会发生相变,其各种相关特性会发生明显变化。
在以OODA理论构成的复杂网络中,以OODA链为元体,根据逾渗理论来计算网络中各节点以概率P连通后的表现是一个新的研究点。网络在遭到攻击后,可以认为各节点之间的联系受到干扰,连通概率降低,当各节点之间的连接概率P低于阈值PC时,网络中的motif会急剧减少,进而使网络崩溃。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以OODA链为元体的渗率计算方法,是将逾渗理论应用于由OODA构成的复杂网络中,以OODA链为元体进行渗率计算,从而得到网络连通性和节点连通性之间的关系。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种以OODA链为元体的渗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网络中存在有O(observe),O’(orient),D(decide),A(act)4种类型的节点,其总数为N,其中O型节点有NO个,其中O’型节点有NO’个,其中D型节点有ND个,其中A型节点有NA个,各类型节点间有16种边,其中OO,OO’,OD,O’D,DD,DA,DO,AO这八种边以概率P相通,另外八种边不相通,设NM为连接概率最大(P=1)时网络中motif的数量,计算P=1时motif的总数NM;
步骤二:使用算法Ψ和算法Φ分别计算四种motif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00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